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崧
许崧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52
  • 关注人气:1,6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的季节

(2012-06-13 13:51:43)
标签:

文化

分类: 专栏

天堂的季节

去西亚一带流窜的那次,我随身带着一套斯蒂文·金的《黑暗塔》,一共七本。这一大套带在身上,就不太有余地容得下别的书,所以沿途就基本上没再补充,除了《A Season in Heaven》——《天堂的季节》。

这本《天堂的季节》是在加德满都泰米尔小巷中的一间二手书店淘来的,薄薄的一本标价395卢比,合人民币35元左右。嫌贵,两次去都只是拿出来翻翻又放回书架去。最后在快要离开尼泊尔时,才腆着脸回去跟店主砍价砍到350卢比,咬咬牙买了回来。理由很简单,如果这次不买,往后的旅程中不太有机会能再遇到了;而遇不到的话,我铁定会后悔。

像我这种一辈子只为活得“不后悔”的人,衡量一件事情该不该干,只要拿出这把尺子来量一量就好了。

后来的那一路,证明了这本书对我的重要。《天堂的季节》是本采访笔记,副标题叫“加德满都之路的真实故事”。这条所谓的“加德满都之路”,指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有一大群来自西方的穿着打扮怪里怪气的年轻人,他们从欧洲出发,全程搭乘或者自驾陆路交通工具前往印度或尼泊尔,史称“嬉皮之路”。关于那个年代的那场旅行我听过很多故事和传说,但是能找到描述当时盛况的书籍非常少,《天堂的季节》是难得的一本。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终于引我走上了“嬉皮之路”,只不过是反向的。

作者大卫·托莫里为了写这本书采访了很多人,基本态度只有一个,“你可以不告诉我你的真名,但一定要告诉我你的真实故事”。多亏了他,我踏着前人的足迹,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土耳其一路玩得很过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