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繁华是一场云烟一场梦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一次前路未知的旅行 |
阿富汗是另一个世界,仿佛世界已经被分裂开,而他们处在另一边。
阿富汗也让我的精神很分裂。一方面,这是个政府公权力无处不在的国家,走在大街上都随时会有各款制服来检查证件或者干脆将我浑身上下摸一遍;而在另一些地方,国家机关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他们国内的公共交通服务。
阿富汗全国各城市之间的长途车生意都由无组织有纪律的散兵游勇们经营,大家依照的规则叫约定俗成,所以没有时间表、没有问讯电话、没有售票处。这起码有一点是令我觉得遗憾的——长途车票一直是我钟爱的旅行纪念品,在这里则不存在。
经营喀布尔和巴米扬线路的小业主者们商定的规则相当简单:想去巴米扬吗?欢迎欢迎,请凌晨五点整到郊外的Kote Sangi集合,谢谢每人盛惠七百阿尼(约合十五美元)。不然明天请早。或者永远别去了。
在我到处打听怎么去巴米扬时,当地人告诉我从喀布尔到巴米扬大约一百八十公里,路上需要走九到十一个小时。起先我拒绝相信这样荒谬的数字,因为这点差不多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就算我骑个自行车十小时也能跑到了。但是,待亲身经历过以后,我转而开始由衷地赞叹司机的技术高超兼智勇双全:那样可怕的公路他居然也把我们一车人活着送到了!
车子最后停在巴米扬唯一的主街上,下车时的仓惶之情让我付出的代价是我把备用眼镜连同眼镜盒都丢在了车里(我猜想现在它也许还存放在某个旧货商店的柜台中)。除了那点惊魂未定之外,还有个干扰我的因素是一个向我迅速冲过来的日本人。那个激动得难以自持的小个子亚洲人,想当然地把我当成了他的同胞,冲着我就开始用母语大声叫嚷。三星期后,当我离开这个国家并开始做阿富汗总结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家伙是我在阿富汗遇到的唯一一个外国游客——不是驻军、不是记者、不是使领馆工作人员、不是志愿者、不是传教士,而是一个跟我一样的纯粹的游客。
如果我当时就知道他是唯一,可能会更加珍惜一些我们的相遇。可惜我没有,我只是彬彬有礼地跟他澄清了误会再寒暄了几句。那会儿我的心思完全没在他身上。一来我那种“我的娘啊终于到了”的心情还未平复,再者是,我的目光越过他矮小的身材,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曾经伫立过巴米扬大佛的那个巨大石窟,在远处沉默的黄褐色山崖上。
2001年2月26日,塔利班政府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雕像以避免偶像崇拜,巴米扬大佛的末日来临了。在全世界的一片谴责声中,塔利班动作麻利却又笨手笨脚地将大佛炸成了齑粉。说他们动作麻利是因为塔利班丝毫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命令的下达和执行非常坚决迅速;说他们笨手笨脚,则是因为他们用来炸毁大佛的工具除了炸药以外,居然还包括坦克和火箭筒。他们不仅谋杀了大佛,用的还是凌迟酷刑。
3月12日,联合国证实巴米扬大佛已经全毁。至此,存世超过一千五百年,见过玄奘,也被玄奘见过的佛像们,不复存在矣。
巴米扬以大佛闻名。在这段山崖上曾经有两尊即便以现代标准看也属巨大的立佛,西边的一尊高53米,东边相距400米的一尊稍小一些,也有37米。可是巴米扬的佛并不只是这两尊而已,在整个长约数公里的山岩上,除了大佛以外还有成百上千而今空荡荡的佛洞,都曾经建有佛像,都曾经绘有壁画。
我花了整个上午在两个大佛洞之间游荡,试图找到一点《大唐西域记》所描述的繁盛景象的遗迹。未果。
现在两个大佛洞门前都建起了大门、围墙以及一些工棚,小佛像的巨大门洞里甚至搭建着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从门前的告示牌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什么保护项目,分别由日本和德国负责执行。不过工地里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也许都回去冬眠了。本来我还想随便来个什么人,我都可以试试看说服对方让我走近去、走进去看看(大佛的周围有一些通道可以爬上高处,我看过有人在那里拍的照片),现在只能作罢。毕竟在阿富汗翻墙入院的后果可大可小,出国之前保险公司都不肯卖保险给我。
那天我在两个大佛洞以及之间的道路上,只遇到过匆匆走过的一两个村民和几个孩子,剩下的就是孤零零的一个我,以及那些像是在瞪着我一般的空洞洞的佛窟。这时候心里不免是有些懊丧的。在十冬腊月起了那么个大早,赶了那么远的路(主要是时间长),住在那么差劲的房间里(取暖的劈柴只够烧到午夜,晚上只供电三小时,公共厕所门都关不上,居然还要10美元),结果却只看到这样荒败的一副场景。而且天气也很配合心情,以阴沉沉开始,最后终于飘下了雪花来。
转运时分是午后来临的。大雪带走了早前的阴霾,雪后露出湛蓝的天空,阳光铺在白色的积雪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一步一滑地爬上巴米扬大街尽头的山丘,终于站到了能俯视巴米扬山谷和对面佛山的山顶。
当爬上山,转过身,我看到一幅超乎想象的美景:被白雪覆盖的山谷和兴都库什山脉,阳光下红色的山崖上点点黑色佛洞,一大一小的两个巨型佛窟分立两边,俯瞰着美丽的山谷。在山峦之间的田野中,孩子们欢快地奔跑,追赶着天上的风筝。
我呆立在雪地里,忘记了时间,直到夕阳西下,直至双脚湿透。
我不想离开,怕离开就再也回不来。
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这里是世界的另一面。我大概算是个幸运的过客,偶然穿越到这里,跟当年玄奘的脚步相遇。
只是,他在繁华的那边,我在荒芜的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