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饮一江水

(2011-03-28 11:41:05)
标签:

旅游

分类: 顺着湄公河,漂啊!

同饮一江水

■送走三条独木舟,我和美女希有两个选择,要么向前——到关累去;要么往回,回景洪去。关累是中国水域最后的一个检查点,往来的客货船都要在此接受检查。上次我坐船从西双版纳去泰国,坐的快船在那里停靠,上来几个武警查验护照。我们水陆两队相约关累见面,是因为不确定这样水上出境是否可行,如果真的遇到手续问题,可以把人和船带上走以传统方式(陆路)走传统路线(磨憨)。

 

■我估算了一下他们的划船速度,认定他们无论如何都要第二天傍晚才有可能到达关累。我宁愿回景洪去好吃好喝,明天再赶路不迟。机械动力和人肉动力相比,陆上交通工具和水上交通工具相比,我都占着上风,他们要走两天的路,对我不过两个小时。基于这样的估计,我决定回去景洪住下,再混到美美喝咖啡。况且我还想再买点东西,以备我宿营的时候享用。

 

■景洪人民看到我又回去都有点惊讶。前几天我们这辆头上顶着三条船的车子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现在又看到我不免就会来问长问短,我得费劲地一遍遍解释为啥人也没了船也没了而我还会出现。我实在是舍不得景洪啊,住得又好又便宜(标间才60还配了台电脑),吃也有滋有味比大理还强,我干嘛要去关累傻傻等着扮演人肉望夫崖?

同饮一江水
景洪的屋顶。
同饮一江水
这是景洪特色的招牌。回头我也去开家“杭州人许崧小笼包店”你看怎么样?

 

■那边厢,水上小分队显然很兴奋很高兴,老吴时不时打个电话来告知他们的动向,比如又停下来休息啦,比如又经过啥地方啦什么的。我翻着地图计算他们的时速,觉得更放心了——基本上是每小时7-8公里左右。嗯,如果能划到越南的话应该是两个月以后吧!

 

■在我们的小团伙中,老吴和我是两个杭州“嫑好胚”,对于漂流全程争取一把荣誉这种事情的态度是——要是有也是好的,要是不行,绝对不觉得遗憾。“荣誉”是个关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事,对于“嫑好胚”来说远没有自己玩的畅快来得要紧。老吴一开始就在鼓动大家,说是从老挝北部流入湄公河的一条“湄南河”如何如何漂亮(后来我们查过地图才发现他连名字都记错,那条河明明叫“湄乌河”),我们这才发现除了湄公河以外,他还想把周围的支脉都搞一遍。

 

■老吴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在务虚阶段听起来都很美妙,进入落实阶段以后才显出了狰狞面目。我们在景洪添置户外用品时,在某家户外店被老板问起我们想去干啥,然后就被告知景洪以下水路会有很大的漩涡等等不利消息。我跳起来问老吴:你不是说江水平缓没有危险的吗?!老吴摆出副很不要脸的表情说:没有!我没说过!我说的是“应该”没有危险!现在,两个懵里懵懂的、练习了两三个小时的人,跟着这么一个“不靠谱”下水去了。

 

■不过我倒是挺放心的。还会出啥问题呢?翻船?划独木舟哪有不翻船的?翻船嘛就靠岸好了,拧干衣服再出发。黄昏时分前方打来电话,说是已经安营扎寨准备过夜,小路和Mike在弄吃的,老吴进村骗吃骗喝去鸟——这是太典型的“吴大胆”做派了。他们据说是在一片江滩上扎的营,背后山上有个村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具体位置在哪里。

 

■反正,这一天什么都好,他们正在澜沧江上快乐着,我在景洪城里快乐着,大家各得其所。因此我们有了一个错觉,包括我们陆上的两个,包括他们水上的那三个,都觉得这样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二天早上,美女希九点打电话把我叫醒,我才拖拖拉拉地起的床。我们收拾行李,退房,装车,郑重通知老板这次是“真的走了!”;接着把车开出来,到美美又道别一次(“这次真的走了哦!”;然后才给车加满了油,顺着澜沧江(又一次)离开了景洪,踏上了通往磨憨边境的小磨公路。

 

■就这样,我带着美女,“坐着车出了城,吃着火锅唱着歌……”。火锅倒是没有啦,我想去“青春”吃饭。青春这家店我听说很久了,在中科院植物园附近,离景洪有二十几公里路,正好顺道。我带着美女一路打听过去,在植物园旁边小镇上找到了“青春”。我还特意给远在绵阳的小高打了个电话,问一下到底是不是就是这家。小高说“你去看看厕所是不是像猪圈,如果是,那就是这家”。我去看了,是的,就是这家。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

臭菜汤。
同饮一江水

新时代的新毛病,动筷子之前先动手机。

■可惜两个人吃饭不成规模,点不了几个菜。鸡人家都是整只卖的,我们吃不了,就随便弄了点臭菜、笋、腊肉和烤鱼之类的,哼着小曲儿吃着饭。傣家楼木结构的,吃饭的圆桌跟茶几一样高,吃饭基本用趴着的姿势。我正趴得起劲的时候,电话响了……

 

■早上我已经接到过一个老吴的电话,他很欢乐地通知我终于有人落水了,是Mike。Mike是在毫无征兆并且毫无理由的情况下翻船的,他大概是想左右看看,身体的摆动幅度大了点,船就翻掉了。但是这次不同,这次翻了两个人,Mike和赶去救援他的老吴,似乎情况有点不妙。当时他们对于下面该如何进行还在讨论中,电话里有点说不清楚。我让他们有结论就通知我,我都没敢说我在饭桌上等通知。

 

■通知来了,他们要上岸。我立马就变成救援队了。我查了地图,找到去橄榄坝的路。他们上岸的地点在对岸,从景洪出来只有在橄榄坝有个渡口可以过江。老吴从江边搭车来橄榄坝附近的景哈跟我们会合。

 

■大约个把小时以后,我带着一股旋风冲到橄榄坝渡口,和两辆卡车一起挤在渡轮上过江。轮渡是人车分渡的,在等渡轮时我想把美女赶下车,她赖在车上不走,对着我高喊“不离不弃”之类的口号。大概是喊口号的声音太大,把渡口的管理员引来了。人家戴着大盖帽来把她从车上轰走,美女希只好在烈日炎炎下站到群众中去,等着她的专用渡轮来把她带走。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
橄榄坝渡口。

 

■老吴说他在景哈一个烟尘漫天的路口等着我们,标志是“有四头大象”。要说别处,别说四头,就是一头大象也能成地标——比如说上海你给我找头大象出来看看?可傣族地区里面到处是大象,我在转晕之前终于看到四头屁股紧紧挨在一起脑袋冲四方的大象们,老吴缩在一个阴凉角落里正在玩手机——玩Mike的手机。

 

■老吴落水的代价是手机进水了,只好征用了Mike的手机在用。他带上我们去往江边,沿着一条很有西藏精神的狭窄土路,沿途还要闪避装运沙土的卡车。这种时候就显出越野车的必要性了,那种道路一般的底盘高度无法应付。“烂得哭死”大概是最适合跑这种公路的车,一来4500的排量足够强劲,再者车子也足够旧了不足以让人心疼——当然,那是我不心疼,作为车主的老吴是不是也不心疼我就不知道了。

 

■漂流队员的上岸处是个采石场,看起来精神气都还可以。这次落水的情况比较凶险些。他们遇到一连串的急流和险滩,前面还走得比较顺利,在漂过一片水流情况比较复杂的区域后据说他们还欢呼来着,但是往前划不多久Mike的船就被搞翻了。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

同饮一江水
他们落水的河段。

 

■Mike翻船之后,殿后的老吴赶着去救他,用力过急而且因为挺起了身体重心抬高,也隆重落水。然后就完蛋了。落水并不可怕,Mike穿着救生背心,老吴水性好,而且独木舟本身有浮力,只要扒住船帮人不会沉,最大的风险是——他们可能活活饿死在河里,因为他们上不了岸……

 

■两个在水里漂的,加上来救援的硕果仅存且不能轻举妄动的小路,三个人顺着水流一路往下漂,一路试图靠岸。但是在这种江面收窄的路段,沿岸都是礁石,且贴着岸边礁石的水流过急,屡次靠岸的企图都被强劲流水冲出来。在屡次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人的心理会产生些微妙的变化,我猜他们当时都在猛烈地怀疑人生。

 

■泡在水里,和被水流冲得激来荡去肯定不是同一种滋味。Mike的鞋被冲走一只,老吴的鞋被冲走两只。在努力靠向岸边的过程中,老吴那两只鞋表现出了真正“不离不弃”的精神,分别在老吴面前冒出来,以方便他一只一只地扔上船去……

 

■后来从岸边的山上往下看,他们落水处和上岸处能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漂过这一公里大概是他们生命中最漫长的一段时间。这不像是一部结局已经揭晓的电影,他们面对的是未知,并且在当中他们确实闪过自己大概可能再没有机会上岸了的念头。

 

■好在有个采石场,采石场上有个大理弥渡的老乡,在岸边对他们伸出了手。三个惊魂未定的人一个个爬上岸来,Mike和老吴算是正式“同饮过一江水”了。后来不知谁问了一句老吴“你泡在水里的时候是不是想着你的房子啊股票啊老婆啊?”,老吴说“去你妈的”。

同饮一江水
落汤鸡们上岸的地方。
同饮一江水
唯一全身而退的小路。
同饮一江水
落汤鸡之一Mike。
同饮一江水
落汤鸡之二老吴。

同饮一江水
Mike冲走的是左脚的鞋子,拖鞋是替补队员。
同饮一江水
花格子衬衫是拉大伙儿上岸的弥渡老乡。

■据说重生是场洗礼。对于Mike和老吴来说再贴切不过了,他们浑身湿透,洗得非常彻底。点算财产损失,不严重,除了老吴的手机其它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显然心理上受到的影响更大些。老吴坐在礁石上看着滚滚江水东流去,有点沮丧,有点不甘心,有点壮怀激烈。

同饮一江水

 

■但是,显然的,我们需要好好重新安排一下了——在他妈的我还来不及下水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地震
后一篇: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