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西行又南下的——青藏列车
(2009-10-16 08:25:13)分类: 一次前路未知的旅行 |
■T164,1952出发。从地铁钻出来打包了一份“真功夫”,走进久违的上海火车站。上次我从这里出发是何时的事情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从九龙回来从这里出站好像是最后一次跟上海火车站打交道。尤记得那天上海大雨倾盆,一派世界末日景象。
■下到月台,停着一列绿皮车,起先都没敢认。绿皮车这种中国铁道线上的低等车种,怎么会变成青藏铁路上的主力呢?但确实还就是它。虽然天色很暗、站台上照度不够,还是依稀能分辨出这车子绿得有点不同,如果原先的绿皮车穿的是的确良,这位穿的是将校呢。
■硬卧的格局跟一般的软卧很相似,多了一排铺位少了一扇门,看着还有点包厢的样子。到16中去找自己的位置,发现有群人在等着我——你一个人吗?能不能换到14下去?你看我们都是一起的……;那好吧。拖着大包到14下,又有群人在等我——你一个人吗?能不能换到12中去?你看我们都是一起的……。那好吧。我再拖着行李去12中。然后我回过身问:那你们是不是该把中铺和下铺的差价退给我?——就这样,我平白无故得了24元,刚好是“真功夫”那份外卖的价钱。
■11、12号小包里是温岭总工会的一票怎么看都不像是工人的人,又有人来想把我换到10中去。我照例“那好吧”。可是才走进10号的小隔间,我立马改主意了。太臭了这里。有个长着火腿的家伙睡在里面。助人为乐可以,见义勇为也行,但要壮烈牺牲可不成。求我换铺位的那位还不死心,问我:我要是请他去洗脚你看行不行?我在过道里大声反问:那样的脚你说还能洗得干净吗?!
■温岭总工会一行人车还没开就已经在小隔间里抽起烟来,刚才被我制止。现在看到我不肯配合,就用温岭话嘀咕,大意是“等下我们一起抽烟熏死他”云云。我心说你们倒是试试看,你们敢来,我就跟把随身带着的整条中南海都点了跟你们玩命。对了,我什么时候能听懂温岭话了?!
■2200熄灯,0700开灯,军事化的火车生活开始了。晚上睡觉时火车已经过了南京,早起正经过三门峡市。早餐喝粥10元汤面15。10元的白粥套餐,配酱菜若干(其中混杂有毛豆19粒)、白煮蛋一只和……炒面一坨。
■早起在车厢转了一圈,没找到火车时刻表。印象中过去火车上每节车厢都会有一张时刻表,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问列车员“火车时刻表在哪儿”,列车员问我“什么火车时刻表?”——原来这玩意儿他们根本就没有!
■去餐车要经过四节硬座车,那里的禁烟令已经失效,大家睡得四仰八叉,味道很难闻。我暗自揣测,认为过不多久卧铺也会落到这般境地。中国人是基本不对自己进行“体味管理”的,60个满不在乎放纵自己放屁打嗝狐臭脚汗的活人闷在一节车厢里48小时,结果可想而知。
■这列火车一共没停几站,在西安站买了一包大枣,在兰州站买了一根玉米,在西宁站买了一瓶百事可乐。我每站都坚持下车买点东西。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在看书、看片子和睡觉,或者忙着往返于餐车。列车伙食很一般,鱼香肉丝28元,米饭2元,32元能吃饱。嗯,我吃双份米饭的。
■T164并非所有的列车员都是到拉萨的,其中有一组人到了格尔木就返回。他们把去西藏叫“上山”,晚上就听到他们很热烈地相互打听谁上山谁下山。格尔木之后,算是青藏线的开始,状态和规矩都变化了。最主要的是,全列车开始供氧,车里不让抽烟了。本来还可以在连接处合法抽一口的,现在不行了。我十分疑惑地想验证一下这样的禁令怎么能执行得到位。
■果然就是。在铁的规定面前,把门关死以后,人家给留了一扇窗。真的是扇窗,开在厕所里。大家谁也不说破,一个个心知肚明地排着队到厕所里过瘾。另外,吃午饭的时候,我在餐车问坐在背后的乘警能不能抽烟,人家说:一枝啊,只能抽一枝啊,别把人都招来!
■进入青藏线,风景陡然一变,四周围茫茫一片雪原。大家纷纷爬起来看雪山日出。我的耳机里纵贯线在唱着:沿途的火车声轰隆隆,沿途的景色真美……
■格尔木上来一大群喇嘛,在硬席车厢占了半壁江山,放眼望去一片红色。随着他们上车的,还有一股极浓重的酥油味,有些比较敏感的同志在走去餐车的半道上就打了退堂鼓,生怕吃完饭走回这里时吐出来。其实这饭不吃也罢。上了高原以后餐车毅然改了规矩,不给做炒菜了,要么每人40的套餐,要么就是一桌100到300不等的和菜。这倒也算了,比较让我难受的是饭已经煮不熟了。花40元吃夹生饭,胃痛心也痛。
■每次上高原都要重新适应一次,真是件麻烦事。本来,一直想来坐一回青藏铁路的原因,其中一条是想试试看身处高海拔又不缺氧是个什么滋味,现在发觉没什么不同,该喘的还是照喘。温岭同志后来不知怎的搞明白原来我们这节车厢制氧机有故障,根本就不出氧,于是起而闹事。他们把列车长叫来,一个领导模样的壮汉代表大家发言,起首就说:我们有二十九个人!……
■听温岭总工会的领导中气十足地跟列车长抱怨自己脑袋怎么怎么痛,我躲在二楼中铺捂着被子暗笑不已。列车长倒是态度很好,痛陈了一番这列铁皮车如何不得消停地跑了三年,只能靠小修小补地维持着。于是温岭大汉又继续来劲,要接着讨论一下铁道部的体制问题。最后列车长表态,请“脑袋很痛很痛”的同志去15号车厢列车员的宿营车休息。大家一听说要扛上行李转场,又都纷纷表示脑袋不那么痛了。
■这列火车确实毛病很多,电插座有没有电要碰运气,水龙头长流水不止(到后来果然就把水放没了),没有床头阅读灯,过道中的折叠座椅是为了陷害人用的,有两只能让人出其不意地坐到地上,剩下功能健全的也是专门设计来让人坐得很难受的。更不用说,本来万众期待的出氧口根本就是个摆设。
■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只停靠那曲一站。几乎全车旅客都下车来了,大家在这里有两个活动项目:抽烟,和拍照——主要是跟铁路站牌合影。这是个4513米的车站,来到此地对很多人确也值得留念一下了。
■那曲以后三个多小时,15日晚2032,火车提早3分钟停靠在了拉萨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