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旅人的来信
(2009-08-19 23:23:26)
标签:
美国走着瞧 |
分类: 美国走着瞧 |
亲爱的陌生人:
既然我们是陌生人,请容我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许崧,是个喜欢旅行和写字的人,最近出版了一本叫《美国走着瞧》的旅行札记。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在我心目中,能称之为“家”的人,应该是身形伟岸道行高深十分牛逼的人物,而我显然不是那种人。在倔不过某些神经特别坚强的同志时,我有时候只好用“是是是,我是特别喜欢‘作践人家’”这种固定句型来给自己解嘲。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叫我“作家”的人是以前尼泊尔龙游客栈的老板大勇。
06年我和大勇从加德满都陆路回上海,一路上大勇不知脑袋里哪根筋短了路(这在他倒也不是什么罕见的状态),沿途碰到旧雨新知,把我介绍给人家时总是用同一个套路:这是老许,是个作家,一本书还没写过,哈哈哈哈……
于是我就很尴尬,暗地里在心里把大勇踹翻在地,有时候还要再踏上几脚。
不过,这个玩笑也令我感到一丝诡异的气息。
在此一个多月前的某个下午,我坐在班加罗尔一家叫Barista的咖啡店里,正在翻看一本Bill
Bryson的新书。也许是咖啡馆里午后那种过于安静的沉闷正适合胡思乱想,也许是咖啡里的某种神秘物质接通了两根脑神经之间的电路,我忽然觉得——嘿,也许用Bill的方式来记录我的旅行,也会是一桩有趣的事情呢。
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一切的开始。
像我这样一个喜欢静悄悄成功、静悄悄失败的人,仅仅只有一个念头是不会向人汇报或者告解的,因此没有人知道我的打算。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大勇莫名其妙地称我为“作家”有点诡异的原因。
等真的在电脑上写下“美国走着瞧”几个字时,两年的时光过去了。在那两年当中,我走过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泰国、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美国,一路行一路想,在心里把写字的那个念头养得越来越茁壮,最后终于破土而出。
关于写字,我是老六的信徒。张立宪有两句话是我恨不能刻下来、裱起来甚至纹在身上的,一句是“有料、有趣、有种”,另一句是“聪明人下笨功夫”。我不敢说自己都做到了,但我确实尽力去做了。
旅行札记很容易写,但很不容易写好。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是湿手(说是“失手”也行)沾了这干面粉以后,才知道这难处。二十几万字,没有连贯的引人入胜的情节推动,没有悬念、谜底等着揭晓,没有激荡人心的高潮结尾——如何才能吸引人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呢?为了这个答案,有一阵子我找得很辛苦。
作为一个资深书迷,我对文字还是有点要求的。首先是一定要好看,要每一页打开都好看。其次是要诚实,对读者诚实,对自己诚实。能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在我就是好书了。
以前是这么要求别人的,现在也就理所当然地这样要求自己。
对我自己,我还有个第三项要求——干净。我不希望自己的文字是那种家长要躲着孩子看的东西。
所谓好看、诚实、干净,就算是我的答案了。
当然,写字也不全然是辛苦的(不然我早就不干了)。和我得到的乐趣比起来,那点辛苦不值一提。写旅行散文最好的部分是,在写字的时候,我需要重新翻看照片和笔记,需要一点一点地细细回忆当时的场景,让我觉得那次旅行好像还没有结束似的。这简直是延续一场旅行最好的方式了。换一种说法的话,我愿意这么讲:写作让我榨取了每次旅行的最大价值。
我现在觉得在Barista喝下那杯咖啡是件很幸运的事。我想我确实找到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
更幸运的是,我还因此遇到了一个一级棒的好编辑吴文娟老师。
我一直是个对图文旅行书很不以为意的人。一方面我觉得把拿出来卖钱的公开出版物变成自己的私人影集是很不上路的行为(居然也真的有人买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少,每念及此总让我觉得自己一直对某些人的智商过于高估了);另一方面我严重认为满是图片的页面干扰了阅读的快乐,戕害了好看的文字——而文字的乐趣才应该是一本旅行散文的根本。且不说那些无趣又无用的图片还会让大家多掏不少钱、顺便还害死好多小树苗。
我真正喜欢的旅行文字是Bill
Bryson的那几本书,毫无例外都是没有一张图片的。怪诞的是,国内有家出版社在再版他的中文版时,居然把一堆别人拍的照片塞到Bill的书里,恶俗得令人发指。人有几件事情是无法掩饰的,一个叫打喷嚏,一个叫爱情,一个叫贫穷,另一个叫品味。此为一例。
然而,国内出版行业的恶俗不是一天两天了,势力和惯性之强大让我望而生畏。我在找出版社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如果一定要配图的话,我能容忍的最后界限是Tony
Wheeler的《当我们旅行》。
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结果是我得到了一本没有图片的《美国走着瞧》。这一切,全因吴文娟老师的坚定支持和对我的宽容忍让。
说实话,为此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
另外,“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的对象,还有《美国走着瞧》的读者们。这次从内蒙回来以后,忙的都是这本书的事情,也一直都听到《美国走着瞧》的消息,销售的情形似乎比我想象的还好。这些天听到的因为这本书而发生的一些轶事和故事,令我这个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以前我的老师常表扬我“没心没肺”——也觉得温暖。
温暖总是让人很受用的,哪怕是在三伏天。
因此,在搁下原先spaces的博客20个月以后,我决定在这里重新开个张。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个场地放些照片。从那杯咖啡开始的事,我会在这里继续。
以后这大概就是我会一直坚持的做法了:书是纯文字的斋书,继续走“便宜又大碗”路线;本来应该为书配的图片则放到这里,让读者有个可以瞧一瞧的地方。出现在这里的图片,实际上会比印在书里的更多。
当然,也不止是照片,也一定还会有些文字——关于旅行,以及为什么旅行。希望你会喜欢。
权且也当作是我的感谢吧。
最后,再一次真心的谢谢你,因为这一切,全赖有你。
后一篇: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