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地产商在黄金周为何“死扛”不投降(地产评论)
洪维
国庆期间,本报记者兵分三路,采访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楼市,发现三地楼市依然“惨淡”,分析认为交投到年底前不会有起色,但依然认为价格不会大幅下探。有业内人士认为,多番调控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售楼规律,开发商已不再按季节规律推盘,“十一”难再是判断楼市的节点。(广州日报2011年10月07日)
金九踏空,楼市黯淡,利空消息不断传来。近期,黑石撤资、绿城受银监会调查传言、对冲基金狙击内房股使股价暴跌、标普再出“黑名单”等成为楼市的热门话题,无不显示出市场的恐慌情绪正在蔓延,而且国际投资者似乎比国内更加悲观。9月27日,自调控以来一直给中国房地产行业“负面”展望的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称,如果中国房地产销售额在2011年下半年下降20%、2012年下降30%,一半以上的地产商会出现流动性问题,并预计2012年房价将下跌10%。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9月份成交的商品房住宅均价21735元每平米,相比8月份的21836元每平米微降0.5%,延续了下调趋势。从9月成交套数排行榜可以看出,目前成交情况较好的项目中大部分价格深幅下调。以排名第一的远洋一方项目为例,该项目8月份成交均价为21311元/平方米,9月份跌至18337元/平方米。不过,在市场一片看跌的声音当中,9月入市楼盘仍有部分保持价格稳定甚至不断上涨,如东湖湾、金茂府、誉天下等项目分别有2000元—5000元/平方米的涨幅。
上海楼市“银十”也不乐观。在“十一”长假期间举行的“2011上海房地产秋季展示会”上,观望气氛仍然浓重。在市场没有实质性降价之前,部分楼盘的“小恩小惠”已经无法打动多数刚需买家。尽管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房展会首日就有4万余观众。然而,不少购房者只是来摸行情。
深圳秋季房地产交易会被视为华南地区房地产交易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然而,市场却给出了不同的“反应”。与开幕首日人潮汹涌相比,本届秋交会进入2日以后,客流明显下滑,多名销售人员“围攻”一位参观者的情况多有出现。与客流下降相应的,是消费者购房意愿同样“趋冷”。销售旺季为何成为“望季”,一些消费者说,楼市缺乏实质性降价举措是最重要的原因。“有的楼盘最大的折扣也就是优惠1万元现金,还仅限于现场购房才可以享受,这让人感到失望,还是再等等看吧。”
尽管当前楼市观望气氛深厚、成交低迷,但开发商还在“死扛”,拒不降价。而房地产信托迎来密集兑付期 中小开发商“命悬一线”。房地产信托产品期限一般为1-2年,由此,从2011年9月开始到2012年末是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期,由于兑付资金量庞大,带来的兑付压力可想而知。据了解,开发商目前信托融资成本一般在15%以上,极个别项目甚至达到25%-30%。融资成本如此之高,市场销售却疲态尽显,两面挤压下,房地产信托风险不断累积。
随着房企资金链风险不断加大,大多数地产商仍在试探市场,并没有实质性降价。但楼市调控从紧的方向不会改变,一旦地产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降价是唯一的选择,似乎是人们的共识,但通过地产商“死扛”不投降,除了地产商抱有房价上涨的幻想外,唯一的答案就是大多数地产商弹药充足,而不是弹尽粮绝,就是穿着裤衩儿,也能抱着火炉过冬,当然,
“死扛”过不过得去,自然在时间推移中真相大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