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 抢跑“银十”才是楼市降价潮的春天(地产评论)
(2011-09-27 21:06:07)
标签:
房产 |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9月2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未来6至12个月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将加大。该公司在一份报告中称,尽管多数纳入标普评级的开发商能够承受未来一年房地产销售额下降10%的影响,但若销售额下降30%,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在内的开发商都将处境艰难。就在9月份沈阳、哈尔滨、北京、广州等多个地区的秋季房展会陆续开幕,长春等诸多城市也纷纷为“十一”黄金周前后开幕的房展会宣传造势。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清一色的供给激增和成交惨淡。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形容现在的开发商“穿着棉衣”。“穿着棉衣”的开发商,虽不至于冻死,但难免在瑟瑟寒风中哆嗦。
受到新项目月底集中签约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楼市在“金九”翘尾之际迎来难得的回暖。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北京楼市总住宅签约量环比前一周上涨幅度达到了50.9%,创造了最近8周来的最高值。数据显示,上周北京商品房住宅签约套数为1448套,二手房住宅签约套数为2340套,总住宅签约量达到了3788套,环比此前一周上涨幅度达到了50.9%。楼市销售呈现“两头热”格局,在单价2万元/平方米以下郊区低价刚需项目因为价格优势打动购房者的同时,市区高端项目则因其区位优势和高端定位取得不俗业绩。
一方面去化艰难,一方面却又供应大增。而成交量的回升还是取决于价格上的松动,因为短期内调控政策不会有所放松,与此同时各地信贷政策也在暗中收紧。从历史经验看,楼市成交量持续“冰冻”3个月以上,房价便会开始松动。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量迭创新低,二手房交易萎靡不振。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后,开发商加速推盘,优惠折扣力度不断加码,但购房者依然不买账。现在北京楼市在“金九”翘尾之际迎来难得的回暖,就是抢跑“银十”的开始,不买账开发商就是过“穿着棉衣”的冬天,买账才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