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纪录片《颐和园》

(2010-12-28 10:28:19)
标签:

科技

清漪园

颐和园

英法联军

《北京条约》

杂谈

 渐行渐远的历史      

—评纪录片《颐和园》

   《颐和园》第三集“绝艺筑颐和”通过对颐和园内主要建筑物进行讲解,把颐和园的建筑史清晰的展现给了观众,使观众通过高清的电视画面充分的了解了颐和园背后的故事,再一次感受到颐和园的美轮美奂。

    片子刚开头编导就用一个大全景拍出了颐和园的全貌,然后经过画面叠化,把颐和园与英法联军进北京时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编导似乎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以英法联军火烧颐和园为切入点,在表现颐和园本身的历史上,编导选用了当时英法联军所拍摄的照片,用一个个特写镜头把颐和园被毁的惨烈表现出来,在拍佛香阁时一个固定镜头表现了四季的变化,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在场景的转折上,巧妙的借用了现场场景的转换,对清漪园设计图的推进拍摄中,当镜头变成近景时,编导成功的把真实的清漪园与设计图纸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形中诠释了工匠的巧夺天工,而在对烫样的拍摄上,编导把烫样与实物作了对比,特写细节上的一致,这都在表明颐和园内建筑物施工的精细之处。表现咸丰帝继位时,一个固定镜头拍摄咸丰帝的座椅,缓慢的镜头推近画面模糊了起来,然后镜头拉升至中景,而此时中景则出现了一池枯败的荷花,看到这些荷花观众感到清廷开始走向衰败。《北京条约》的文字和焚烧的颐和园叠加在一起,使片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样通过镜头转换,编导用一组动画把颐和园被焚现场表现出来,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中华民族被外族欺凌的历史。

    每一组镜头都是对片子本身情调的一种升华,纵观全片,片子好就好在镜头运用的巧妙和严谨上,在表现颐和园建筑工艺精美时,一组画面的剪切把每一个建筑都表现出来了,结尾时的短镜头都在极力的渲染颐和园的美,其中我认为最有效果的就是对颐和园内有名建筑物的画面组合,通过短镜头的组合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片子结尾处与开头画面有了一个照应,开篇时那棵被英法联军焚烧的柏树,结束时又一次用特写镜头的方式表现出来,编导用一个抬升镜头表现新生长出的松柏,暗示颐和园在历经劫难后又获新生,同时预示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种精神。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成了普通百姓的游园,这一切都在片子里得到了展现。

    本片一组组精致的画面把颐和园的美表现的十分到位,然而在动画的运用上我认为是一个败笔,片中数次出现了高模拟画面,极容易使人把动画与实景相混淆,破坏了作为纪录片以真实记录为主要特征的那种美,但是白璧微瑕,不论怎样总体看这部片子都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将是中国的纪录片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