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古镇——迎旭门

(2010-03-08 19:23:54)
标签:

清平镇

迎旭门

杂谈

分类: 厚重齐鲁

  早就听说清平镇还留下古城门一座,去年夏日游览了清平古镇,有幸目睹的这座城门。清平古镇原有城门四座,现在唯有东门迎旭门保留了下来。

   一进清平,便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城门耸立在东关大街上。资料如是介绍这座城门:

清平,前汉置县,县城设在水城屯,曾名厝县、贝邱县、甘陵县、清河县、清阳县、清平县。隋朝大业间(605-617年)废清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又置清平县。后唐改县为镇,宋初又改镇为县。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黄河决口,县城由水城屯迁明灵寨即现址)。1940年(民国29年),清平县城迁往康庄,原址改建旧城区。1956年,清平县撤消,旧城区规划高唐县。1984年改建为旧城镇,后又改称清平镇。自宋元丰年间为县城起至1940年县城迁往康庄止,清平作为县城865年。

清平迎旭门,为原清平县城之东门。据《清平县志》记载,清平县城原为土城,宋宣和七年(1125年)始建,金(1173年)增修,元(1317年)重修,清康熙元年又重修,嘉庆元年春开始改建砖城,至三年秋竣工。城墙高1.8丈,底宽2.2丈,顶宽1.4丈,周长852丈。城池四门颜额:西门曰:“生明”;南门曰“望鲁”;北门曰“拱辰”;东门曰“迎旭”。解放战争中,城墙陆续被拆除,墙砖大量流失,只剩迎旭门洞和墙基仍巍然矗立。

由于年久失修,承含迎旭门的覆斗式方形台座砌砖大部脱落,随时有倾斜之险。1996年,清平镇在外工作人员以及台湾同胞集资27万元,对迎旭门进行了维修。台座四壁和两侧角门及门内登楼台阶通道,全部用从民间征集回收的原城墙青砖维修和重建。台座面上四周环筑女儿墙。门洞上方的台座上复修两层式城门楼,环设檐柱、内槽柱,单檐歇山式,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覆顶。楼脊装有仙人瑞兽。建筑结构保持清代风格。修复后的迎旭门,南北长15.5米,东西宽12.9米,稳固而壮观,严谨而雄伟,是鲁西平原上仅存的古代城门,成为鲁西一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也曾借此门拍摄镜头。

 迎旭门

http://s3/middle/61bd9819h81495e7708a2&690
门洞
http://s6/middle/61bd9819h81495f974ba5&690
重修碑
http://s2/middle/61bd9819h814960ac52e1&690
仰视城楼
http://s5/middle/61bd9819h81496124c01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