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之正常异常的区分
(2011-12-05 10:01:27)
标签:
李心天宋体变态心理学心理问题心理现象杂谈 |
分类: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
变态心理学之正常异常的区分
变态心理学的考点,在应用心理硕士考研专业课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复习中,第五章是“变态心理学”,与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比,这一章主要介绍的是一些精神障碍的症状,更多的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并与精神科疾病做一区分。今天博仁考研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一小节——正常异常的界定,如同开药方前的诊断是一样道理。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几个概念,记得老师讲这一部分的时候强调,对这些标准不熟悉,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恢复(比如错误的将某些精神疾病作为心理问题进行咨询耽误了最佳时机)甚至会危害到自身(面对一个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人,这点相信大家都懂),所以不论从理论还是实际出发都应该学好这一节。好,请各位学员跟随博仁教育进行今天的学习吧!
一、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
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⑴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⑵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⑶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
|||
|
常识性区分 |
非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
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
心理学区分原则(郭念峰) |
|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
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
医学标准 |
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
|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
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
统计学标准 |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
|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
内省经验标准 |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
|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
社会适应标准 |
|
|
|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
|
|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李心天的标准是将心理现象当成一个连续体,正常心理占这一连续体的大部分,异常简单来说就是对正常的偏离,根据偏离的内容制定出了以上标准;而郭念锋的区分原则包含了正常心理现象的内在维度,也可以作为对正常的定性描述,与李心天的标准一样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
二、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的三种类型
|
|
正 常 心 理 |
可疑神经症 |
|
|
一般心理问题 |
严重心理问题 |
||
|
激发因素 |
与现实因素直接相关 |
与现实因素直接相关 |
与现实处境无关或鸡毛蒜皮小事或常人难以理解 |
|
冲突性质 |
常形冲突 |
常形冲突 |
变形冲突 |
|
持续时间 |
1-2个月 |
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不足3个月(答题时用) |
|
情绪反应 |
理智控制 |
可能短暂失去理智控制 |
失控,常人难以忍受 |
|
社会功能 |
正常,效率下降 |
受到一定影响 |
可以正常学习生活,但人际关系可能受到影响 |
|
泛化 |
无 |
有 |
有 |
|
道德色彩 |
明显 |
明显 |
不明显 |
具体说明如下:
(一)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尚未泛化)。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刺激的性质),持续时间较短(反应持续时间),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反应的强度),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反应是否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问题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
(三)、心病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常形心理冲突 VS
变形心理冲突
简易计分方法诊断:总分<=3
不是神经症
|
|
1分 |
2分 |
3分 |
|
病程 |
<3个月 |
3个月~1年 |
>1年 |
|
痛苦程度 |
可主动设法摆脱 |
靠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 |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
|
社会功能(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 |
轻微妨碍 |
效率显著下降 |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某些必要的社交 |
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所以如果根据冲突的性质判断符合神经症的标准,但病程不足三个月时,可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三、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
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这部分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等)这部分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心理学考研网:http://www.xinlixuekaoyan.com/
应用心理硕士考研问题答疑:94940414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