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范式
(2010-12-23 12:48:42)
标签:
心理学考研心理理论教育 |
分类: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
儿童心理理论的一个主要的量的发展就是他们能够洞察到的心理状态的嵌入数量在增加。例如,在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中只涉及对"一级信念"
的理解,即认识到Maxi拥有一个信念,认识到"Maxi认为巧克力在厨子里"。而人们对他人信念的认知除了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外,还包括对"二级信念"(second-order
belief)的理解。
实验者讲完故事后,问儿童"John认为Mary去哪里买冰淇淋 "该研究发现,6岁左右儿童才能回答正确这个问题。
标准错误信念实验范式提出后,引起研究者广泛兴趣,他们对此进行修改,以期发现儿童什么时候(when)和怎样(how)理解错误信念这一错误信念研究的核心问题。据1999年一项统计,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就有77篇文章,177项独立研究和591个错误信念任务。这两个经典范式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它有一种“石蕊试剂式”的检验效果,心理理论研究正是在这两个实验范式的推动下进行的。此外,还有两个实验范式:一个是外表-事实(appearance-reality)区分,一个是来源任务(source task)也被实验者广泛引用。在Flavell等人等人设计的外表-事实任务中,实验者给幼儿看一个用蜡烛做的苹果,问儿童它看上去像什么和实际上是什么时,结果3岁儿童往往会发生混淆,他们回答说它看上去像苹果(或蜡烛),实际上也是苹果(或蜡烛)。即他们只能从一个方面来表征物体中,而不能同时从两个方面来表征物体,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双重表征”(dual representation)能力,而4岁儿童一般能区分外表与事实。在O’Neill和Gopnik设计的来源任务中,实验者让儿童通过看、摸或告诉而知道藏在盒子里的某个物品,再问儿童是怎么知道的,结果幼儿发生混淆,他们往往会说错自己是怎样知道盒中所藏物品的。这表明幼儿监控信息来源的能力弱,这也可能是幼儿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失败的原因。
心理理论的主要理论模型
1 理论论(theory theory)
理论论以Wellman, Gopnik和Perner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人们有关心理的知识是一个日常的、框架性或基本的理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但具有科学理论的三个重要特征:① 本体论,像信念、愿望和思维等实体或加工,仅会在心理领域出现,而不会出现在其他领域;② 因果性,即什么影响心理及心理影响什么。心理上的因果关系仅出现在心理领域,心理事件并不引起物理客体的移动;③ 关联性,心理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心理状态组成,这组心理状态既与现实世界的输入相联系,又以行为的方式与输出相联系。理论论认为,经验塑造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经验提供儿童不能用当前心理理论解释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修正和改进儿童已有的心理理论。经验在这里的作用与经验在皮亚杰的平衡调节机制理论的作用相似,即经验产生不平衡,最终导致更高级的平衡(一种新理论)。尽管大多数学者同意,儿童的心理认知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但对于儿童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类似于理论,有着相当大的争议。即关于它在何种程度上符合科学理论的三个标准,存在不一致的看法。
2 模块论(Modularity theory)
模块论以Leslie和Baron-Cohen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指引心理理论发展的是3个具有范畴性模块的神经成熟,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经验只不过在身体成熟期间,对心理理论起着某种“触发”作用。但是,对于生物成熟和经验在发展中的相对作用问题,研究者仍有着大量不一致的意见。
3 模仿论(simulation theory)
模仿论以Harris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儿童通过内省而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并运用角色扮演或模仿过程,儿童可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和理论论者一样,模仿论者也假设经验的作用,正是通过角色扮演的实践,儿童改进了模仿技巧。但至今没有多少证据表明,对自我的心理内容的认识,先于对他人心理内容的认识,这两种知识之间关系如何,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4 匹配理论(Matching Theory)
认为心理理论发展的前提是婴儿必须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处于等价的主体地位,从而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的相似性,通过对这种情境的不断观察和再认,儿童对这种等价关系的认识得以不断发展,从而逐渐获得系统的关于心理世界的知识。
5 社会文化结构理论
强调社会文化经验在心理知识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学习解释人类行为的方法。Trevarthent认为婴幼儿和看护者之间相互作用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6 执行性功能局限的观点
例如,即使某位儿童对错误信念具有某种认识,但是也可能难以抑制这种反应倾向:即,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在知觉上突出的物体当前的位置,而不是某位不知情的儿童所将选择的位置。指向一个并没有某一客体的位置,可能使他们觉得不自然。
7 信息加工能力限制的观点
此外,与信息加工相关的其他能力,例如有限的记忆容量和技能,证明也可能促成儿童做出错误的回答。而且,随着语言技能的进步,儿童可能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发展中的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
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早期假装游戏的最重要的场所。研究者把父母—儿童假装游戏和儿童—兄弟姐妹假装游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和兄弟姐妹的假装游戏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更有效的因素。
2 语言
心理理论的发展
1、在量的方面 ,能够洞察到的心理状态的嵌入数量增加2、从复制式心理理论发展到解释性心理理论
3、向更高水平发展,使用稳定的人格特质来解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