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802.11n网络的工作频段选择

(2012-11-28 20:15:46)
标签:

802.11n

工作频段

it

分类: BYOD、无线

802.11n向下兼容802.11a/b/g,可以支持2.4GHz和5GHz两个频段,但使用这两种频段,对于最终的性能实际是有差别的。那么,什么时候要用2.4GHz,什么时候要用5GHz

2.4GHz能否达到300M

http://www.h3c.com.cn/res/201203/13/20120313_1332275_image001_740879_30008_0.jpg图1 2.4GHz信道划分

如图1所示,2.4GHz频段范围是2.4-2.483GHz,按照频点规划,只有1,6,11三个不互相干扰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0MHz。当802.11n达到最优速率时,受其协议所限,必须使用40MHz的频宽,即对两个20MHz的信道加以捆绑,这样的话,整个2.4GHz频段范围内只能容纳一个40MHz的频宽,也就是一个300M的AP在此处工作。按照频率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图2所示),临近的信道必须错开,这样才能避免同频干扰的产生,提高用户容量与性能。而一旦使用了40MHz的频宽,整个2.4GHz就只有一个信道可用,自然无法进行频率规划,影响整网的部署效果。当然,如果不是企业,而是家用,就不需要考虑批量部署的因素了。所以对于企业网而言,2.4GHz是无法使用300M高速率的,而对于家用网络来说,则没有这个影响。

5GHz频率资源较为丰富(5.15GHz至5.85GHz),使用40MHz的频宽是没问题的,这里不再冗述。

 

http://www.h3c.com.cn/res/201203/13/20120313_1332276_image002_740879_30008_0.jpg图2 2.4GHz频率规划基本方式

5GHz的部署特点

5GHz与2.4GHz相比,除了能够批量部署300M 11n网络外,还有干扰小的好处。2.4GHz诸如微波炉等干扰源很多,而5GHz基本可以用认为是“干净的”。那么是不是5GHz就一定比2.4GHz更好用呢?实则不然,5GHz频段由于工作频率远大于2.4GHz,更高的空间内传播损耗导致实际覆盖范围接近减半。因此,用户在距离AP较近时使用5GHz频段效果很好,但距离AP较远时,性能就明显比不如2.4GHz高。

2.4GHz5GHz一起用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2.4GHz和5GHz两个频段各有优势,那是否可以两个频段一起用呢?

对于AP而言,确实可以同时支持2.4GHz和5GHz,这种AP内部具有两个射频模块,一个2.4GHz,另一个5GHz。这两个射频模块同时工作,就起到了双频同时接入的效果。从用户网卡的分类来看,大多数网卡只支持2.4GHz,比如那些几十块钱到一百多块钱的外置网卡、手机、上网本。也有一些比较高端的无线网卡(如Intel 6300 a/g/n无线网卡、iPad2内置无线网卡等)可以支持2.4GHz和5GHz两个频段,但需要通过内置驱动算法决定选取2.4GHz还是5GHz,而终端的算法无法考虑AP本身的负载情况,一般只对比两个频段的信号质量,所以这类双频网卡选择2.4GHz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基于2.4GHz的终端数量会明显高于5GHz终端数量。如果支持5GHz的网卡还不工作在5GHz下,而是选择工作在2.4GHz频段,那么就会造成2.4GHz频段负荷很重,而5GHz基本没有接入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种频率使用失衡的状况,部分AP厂商会开发一种叫做频谱导航的功能(如图3所示),该功能可以对单频和双频网卡进行自动识别,通过AP上的算法,强制让双频网卡优先接入5G信道,使其确确实实的工作在5GHz上。

http://www.h3c.com.cn/res/201203/13/20120313_1332277_image003_740879_30008_0.png图3 双频11n的频谱导航

小结

综上所述,在规划802.11n网络和选购802.11n产品的时候,建议多考虑频率规划方面的因素,先把用户网卡支持频率的情况调研清楚,然后再决定是使用单频AP还是双频AP。如果用户都用iPhone和TP-link的网卡,那么建议采用单频AP让其只工作在2.4GHz;如果高端笔记本较多(内置Intel 6300),而且还需要使用iPad2(支持5GHz),则建议使用双频AP,可以明显提高整网的性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