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3C技术
H3C技术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26
  • 关注人气:2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线管理标准(RFC5833和5834)简介

(2011-12-29 17:08:14)
标签:

wlan

标准

rfc

it

分类: BYOD、无线

文/ 史扬

运营商和企业大规模部署AP时,对AP升级软件、设置无线参数等管理工作将给用户带来很高的操作成本。2003年左右,瘦AP架构成为了WLAN在企业等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即通过无线控制器(AC)来管理多个AP(称为瘦AP),AP和AC间采用某种隧道协议进行通讯,无线接入报文的处理在AP和AC间分担实现。而传统的AP在一个AP上实现了所有无线接入等功能,被称为胖AP(FAT AP)。从软件协议角度看,瘦AP架构涉及两个关键问题:
AP和AC间的隧道协议,即主要解决AC对AP的配置管理及AC和AP之间的数据转发。
对FIT架构的管理MIB标准
以下将针对第二个问题重点介绍其解决办法。

背景及问题
IETF的SNMP MIB设计一般使用ifIndex(一个整数)标识一个被管理的接口,并以ifIndex来索引接口对其做相应的配置、状态查询等操作。对于射频接口的管理,胖AP的MIB设计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而在瘦AP架构中,网络管理员不需要直接操作瘦AP,其直接操作对象变为了AC,操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网络管理员首先要在AC上预先做好AP的配置,由AC通过隧道协议下发給AP。为了配置指定射频接口的参数,需要对射频接口进行标识。对于AP的每个射频接口,不是用ifIndex,而是通过AP索引(AP序列号或MAC)+射频接口ID共同标识。但是,射频接口ID从0或1开始顺序地标识AP第几个射频接口,且在一个AP上唯一,这样就会出现AP1的射频接口1和AP2的射频接口1的射频接口Id 是同一值的问题。为了唯一标识特定的射频接口,必须借助AP索引来辅助唯一标识。换句话说,由于体系架构和配置流程的变化,用ifIndex来标识被管理的射频接口的方法似乎对于瘦AP不再可用。对此,各厂家普遍做法是为瘦AP单独重新定义一套MIB,使这些MIB节点从功能角度看与胖AP的是一样的。但是面对两套管理MIB,网管人员不得不对瘦AP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升级。另外,IEEE 802.11WG所定义的标准MIB,因为始于1999年,那时完全是胖AP的时代,似乎也无法适应当前的瘦AP体系架构。
难道,这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即重新设计一套专门针对瘦AP架构的管理MIB标准,并且使得产品开发成本、用户操作成本、管理软件升级被迫提高,并将瘦AP架构的收益打了折扣。

虚拟无线口题
为了实现胖瘦AP管理MIB的统一,降低各方面的成本,H3C提出了"虚拟无线口"的概念。通过该技术,可以从逻辑上将AC和被管理AP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AC如同是一个机架式设备,而AP则象是一块块业务插板。当网络管理员在AC上为AP预先准备配置时,AC软件系统将为每个射频接口自动分配ifIndex,内部维护AP索引+射频接口 ID与这个ifIndex的对应关系,并确保ifIndex的唯一性。
由于胖AP和瘦AP都统一使用ifIndex,这样两者都可以使用相同的MIB接口,已有的胖AP MIB(包括厂商的私有或IEEE的标准MIB)接口在瘦AP架构上得到了继承和重用。网络管理员(网管软件)不需要直接对AP设备进行SNMP操作。对他来说,AC变成了一个超级AP,只是在逻辑上比普通AP有更多的射频接口(数量取决于被管理的AP),这些本来物理独立的射频接口在逻辑上成为了AC一部分。网络管理员只要对AC进行直接的SNMP操作,由隧道协议最终完成对每个AP的配置下载。

IETF CAPWAP工作组
为了解决由于隧道协议不兼容而引起的A厂家的AP和B厂家的AC无法进行互通问题,IETF在2005年成立了CAPWAP工作组以标准化AP和AC间的隧道协议和MIB管理标准。
作为隧道协议的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它将承载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和802.16。所以工作组协议包括了两部分:CAPWAP协议和无线binding协议。CAPWAP协议(RFC5415,2009年4月发布)作为通用隧道协议,完成了AP发现AC等基本协议功能,和具体的无线接入技术无关。目前工作组只提供了802.11的binding协议(RFC5416,2009年4月发布),以支持802.11网络的配置管理功能。
H3C积极参加了CAPWAP的标准制定过程。由于H3C的提案能够很好地实现胖瘦AP的统一管理,H3C作为第一作者负责了MIB接口标准的设计和制定。由于CAPWAP包括了主协议RFC5415和RFC5416,相对应的,MIB接口标准也包括了两部分:RFC5833和RFC5834。
RFC5833除了包括CAPWAP协议相关的管理对象,如隧道的状态(建立或未建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虚拟无线口。和CAPWAP协议向对应,这个虚拟无线口在物理上可以是802.11接口、可以是LTE接口等。
RFC5834针对的是RFC5416,关注的是802.11(WLAN)实现。WLAN在配置时,除了无线射频口的配置,还包括了无线逻辑口(针对BSS)的配置。为了实现胖瘦AP统一管理, RFC5834中提出了虚拟BSS口的概念,基本思路类似于虚拟无线口。
RFC5833和RFC5834所带来的收益:

1) 实现胖瘦AP的统一管理,降低网管软件的升级成本

2) 在瘦AP架构下,仍然可以兼容和支持IEEE 802.11WG制定的MIB标准,促进产品间的互通

3) 基于瘦AP架构,可以实现多种无线技术的统一管理,包括LTE、WLAN、802.16等。


结束语
通过RFC5833和RFC5834,借助CAPWAP隧道协议(RFC5415和RFC5416)可以实现胖瘦AP的统一管理,降低用户的升级和操作成本。

本文作者史扬,是H3C无线产品线的技术专家,主要关注无线安全、802.11n、CAPWAP等技术方向。

2007年9月,史扬作为第一作者,与来自Cisco等公司的专家合作提交了相关草案的第一稿;

2007年12月,史扬参加IETF70届大会并对草案工作进行了宣讲和介绍,草案工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2008年初,IETF CAPWAP WG宣布两篇草案正式成为了工作组草案;

两篇草案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于2010年初通过了WG LastCall评审。

2010年5月,两篇草案作为RFC5833和RFC5834正式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