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谈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2010-11-22 18:38: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坛足迹

试谈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题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攻破这个难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直没有找出满意的解决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出其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组织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某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答算术应用题,竟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这些儿童在读题时都把精力用在阅读过程本身上,没有剩余的精力去理解所读句子的含义。他们不能把一句话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更不能前后连贯地、系统地全面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与此所见略同的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也曾指出;应用题教学的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其实,理解题意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题意不清,数量关系分析从何谈起?题意理解不透彻,数量关系怎能分析正确?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出发,构建全新的应用题审题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理解题意,真正学会解答应用题,大面积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狠下功夫。也可以这样说,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审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尝试从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方法出发,结合自己曾经的语文教学经验,进行小学应用题的审题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从基本入手,进行词语解释。

审题过程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文字上的困难,应用题具有广泛的题材内容,用数学间的关系,并用名词术语表达数量之精练的文字写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一道应用题可能要比一篇语文课文难。因此,在审题教学中,必须重视词语教学,这是数学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因素。

1、名词术语教学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名词术语有:一共、共有、还剩、同样多、相差、几倍、平均、增加、增加到、缩小、减少等;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名词术语有:亩产量、日产量、平均产量、增产、退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播种面积等等。

对于影响解法的名词术语要着重讲解,初教时要写在黑板上,并举例分析,有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名词术语造句。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术语,可进行专门训练。例如,以下是“减少和减少到“的训练题。

①原来是5吨500千克,减少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到(     )吨(    ) 千克。

②原来是5吨600千克,减少到1吨200千克,就是减少了(     )吨(     )千克。

③原来是(     ),减少600千克,就是减少到5吨。

2、代词的教学

正确理解代词所表示的含义,也属于理解题意之列。审题时,要求弄清楚每一个代词的含意。

3、副词的教学

在应用题中经常用副词,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这对理解题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4、属种概念的教学

应用题中涉及到的属种关系的概念较多,例如:

大米、小麦→粮食                 毛笔、铅笔盒→文具

鸡、鸭、鹅→家禽                 镰刀、铁锹→农具

教师在分析应用题时,就必须向学生讲清这些属种关系的概念,这一点不能疏忽。

例如:商店运来150千克桔子,桔子比梨多100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上题中的水果饮食桔子和梨,水果是属概念,桔子和梨是种概念。如果学生不理解属种概念的关系,解题就有困难。学生看到求的是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可是条件中却没有“水果”呀,只有“桔子”和“梨”,他们就会不知所措。

(二)点的拓展,教给应用题的审题的方法

简单的说,应用题审题的方法就是“一读,二划,三复述,四表示”。一读就是读题,初步感知题意。二划就是在题目上面划符号,找出重点词句,理出脉络,使题目简单明了。三复述就是复述题意,使题目变得详细,题意清晰。四表示就是画一张图表示题意,使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三、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的形式。

1、应用题情境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课中情境教育思想的运用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的,即以情境的再现来推进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质量。具体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图画、实物,摄影、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借鉴此法应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小明向爸爸要了2元钱去买了两本练习本和两支铅笔。练习本每本是5角钱,铅笔是3角钱一支。小明手中还可剩多少钱?

此题表面看来很复杂,条件又多,一时间学生很难读懂题意,搞清数量关系,但它是一个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用到,于是我们不防来一个情境表演,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情节中去。以讲台为柜台,台上摆些练习本与铅笔,并标明单价,让一生扮演售货员,另一生扮演顾客,进行一次买卖。看着“顾客”手中找回的4角钱,师问:“为什么还要找回4角?”小“顾客”自然而然地代替老师分析了题意:“练习本5角钱一本,两本是一元钱,铅笔3角钱一支,两支是6角钱,一共用去1元6角,你刚才给我2元钱,不是找回4角钱吗?”列成算式是20-(5×2+3×2),一道四步应用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2、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教学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所创造的“球形阅读法”,以其独特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极富魅力的艺术风格,赢得同仁们整体的好评。他认为文章是一个有形阅读法反映了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以字词句段都是围绕“球心”(主旨)而存在的阅读的指导思想。结合另一名特级王志尚所创导的“线形”教学模式,我们创造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条件为主线”的应用题阅读化教学形式,即应用题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抓住问题这个中心,从问题出发,以条件为主线来阅读教学应用题。例:书店运来少儿读物24000本,比连环画多2564本。这两种书共运来多少本?(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

解此题,我们先抓住问题“这两种书”是两种书,即少儿读物和连环画。要求这两种书的总量,必须知道每种书的数量,即依据条件先求出连环画的数量(24000-2564)本,再找到已知条件少儿读物24000本,把这两种书的数量加起来24000-2564+24000,这样,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简单的解决了。

3、应用题系统论阅读教学

应用题系统论阅读教学指得是把应用题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着眼,进行各种基本训练。它不是专门为某一类应用题服务的,而是从整体上根本解决问题。学生的基本训练搞好了,各类应用题的解题能力都会提高。

这种教法突破了孤立地讲例题的传统教法,强调把例题放入一个系统中,把五道题目组成一个整体。学生可以从整体出发,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可以互相渗透交流。

由于解答整组题目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之间进行对比,这样使各题之间互相渗透。因此迁移作用是双向流动。

 

后记:
    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法相比,小学数学应用题阅读教学是有其自身优点,但并非适合所有应用题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课堂上实施应用题阅读教学时,容易将应用题教学上成类似语文的应用题阅读课。如何恰到好处的将应用题与阅读教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希冀得到专家与同行的指正,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直至臻于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