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自信

标签:
过程之才人生历史宗人镕 |
分类: 姑妄言之 |
http://s12/mw690/61bcdb26tx6CgyuHGj18b&690
苏东坡的《东坡题跋》,写得纵横开合、坦荡自信,又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其中一则《书赠宗人镕》是这样说的:
宗人镕贫甚,吾无以济之,昔年尝见李驸马璋以五百千购王夷甫帖,吾书不下夷甫,而其人则吾之所耻也,书此遗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然事在五百年外,价如是不亦钝乎,然吾一生六十小劫,五百年何足道哉。
苏镕,你是我的族人,生活很贫困,我却没有能力帮你。早年晋代的驸马李璋曾用 “五百千”钱购买王夷甫的一幅书法作品。我的书法不比王夷甫差,况且王夷甫这个人我也瞧不起他(但他的书法居然能卖出这样的高价)。我现在写这张字送给你,你要是换不到“五百千”钱你就不要出让。不过,这件事要成为现实,看来要等到五百年以后了。我的书法,滞销到这个程度,实在是太钝了。不过,人生有六十小劫,五百年也算不了什么。
这张苏东坡送给苏镕的书法,内容仅84个字。一开头,就直说“宗人镕贫甚”,根本没有考虑到苏镕看到后会不会觉得难堪。接下去说的是自己,说自己的书法没人要,“不亦钝乎”?也一样直言不讳。对人对己坦率到这个程度,我作为现代人,也觉得有点突兀。或许,苏东坡那个时代的语境与我们很不一样。
矫情到“言不及阿堵(钱)”的王夷甫位至三公,终日清谈,信口雌黄。在国家危难的当头,依然清谈如故,尸位素餐,不曾为抗敌救国做一点实事。最后晋国灭亡,自己被活埋。后来桓温北伐,眺望中原慨叹道:“国家破裂,百年来中原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摆脱不了他们的罪责。”苏东坡说“其人则吾之所耻也”是可想而知的。何况单就书法而言,也不见得比自己写得好。人品书品都不佳,可是他的书法一件就能卖到“五百千”钱(想必是一个相当高的价格),远在苏东坡之上。为什么?是因为当时王夷甫“位望隆重”?是因为王夷甫“才比子建,貌若潘安”?苏东坡没有说,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不平。面对社会现实,苏东坡估计要到五百年后才可能与“五百千”钱等值。我似乎看到苏东坡的一脸无奈。但在一脸无奈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他充分的自信。
世上难得有东坡之才,更难得有东坡之自信。“五百年外”,东坡之书值五百千时,苏镕不在了,苏东坡也不在了。但苏东坡知道:这时,王夷甫的书法肯定已被历史淘汰,自己的书法最终会得到历史的认可。
事实证明,这个过程,无需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