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菌纲

分类: 蔬菜病害 |
卵菌纲
(Oomycetes)真菌的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无隔膜的菌丝体,少数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其他真菌有明显不同。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多个双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在藏卵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所以这类真菌一般称作卵菌。卵菌纲一般分为4个目:链壶菌目(Lagenidial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节霉目(Leptomitales)和霜霉目(Peronosporales)。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菌,如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和白锈菌等。少数水霉目真菌也可以寄生高等植物,但寄生能力较弱,有的可以为害鱼类,引起鱼的水霉病。已记载的卵菌纲真菌有95属,约694种。
简介
http://i9.qhimg.com/dr/200__/t014c8c5bd316ac22ea.jpg卵菌纲:水霉目
卵菌纲Oomycetes鞭毛菌亚门的1纲。因本纲真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得名。营养体多为发达的菌丝体,少数菌丝体不发达或缺如。无性繁殖多由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等长的双鞭毛,游动时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有的孢子囊萌发以芽管代替游动孢子,然后由芽管发育成菌丝体。有性生殖时产生高度分化的异形配子囊:雌配子囊分化为球形或近球形的藏卵器,内含一至多个卵球;雄配子囊分化为棍棒形、亚球形或短柱形的雄器,与藏卵器接触交配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卵孢子。性器官的形态建成非常复杂,可能受多种基因或分泌物控制。
例如绵霉属在有性生殖期产生雄配子囊的菌丝,能分泌性激素A(又称成雄素),诱导雄性菌体形成雄器,并在雄器中产生雄配子。性激素A已由J.D.毕洛克(1976)鉴定是一种甾体。雄性开始发育时又分泌一种性激素B(又称成雌素),诱导雌菌体产生藏卵器。这说明绵霉的有性生殖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http://i1.qhimg.com/dr/200__/t01d57bab0848cf750e.jpg卵菌纲
根据菌体的形态、卵球的数目和游动孢子的类型等,卵菌纲下分4目:水霉目、水节霉目、链壶菌目和霜霉目共74属、580种。从水生到陆生、腐生到寄生、简单到复杂的一般生物进化规律,在卵菌中都得到体现。长期以来,人们常用这类真菌作为研究生物演化的重要材料。
在无性繁殖中,卵菌由水生走向陆生,游动孢子游动的时间和次数逐渐缩减,直至高等卵菌的孢子囊不易或不再形成游动孢子,而产生能脱落、靠风传播的孢子囊,其作用如同分生孢子。在有性生殖中,卵球数目的逐渐减少和卵周质的出现都是演化线上的明显标志。
(一)习行
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腐生、非专 性寄生到专性寄生。
(二)形态特性
1、营养体: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 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 丁质)。 2、多数分体产果式,少数整体产果式。
3、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产生 双鞭毛游动孢子,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高等的卵菌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 丝体,作用相当于分生孢子。
两游现象: 首先从游动孢子囊中 产生洋梨形游动孢子, 经过一段休止以后,萌 发产生肾脏形的游动孢 子,再经过休止以后,
萌发产生芽管。
4、有性生殖:异形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产生 卵孢子。
藏卵器常为圆形,内含一至多个卵球。
雄器:常呈棍棒形或圆柱状。
雄器和藏卵器通过受精管和受精孔交
配后发育 成厚壁,光滑或具有纹饰的卵孢子(2N),能抵抗不 良环境。
产生卵孢子可以充满藏卵器也 可不充满。
(三)分目
根据: 孢子囊萌发的方式:直接萌发还是间接萌发,有 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卵球的数目;菌丝有无溢 缩现象;产果方式。
分为四个目:水霉目*
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 霜霉目*
*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目。
(四)水霉目(Saprolegniales)
游动孢子囊多为丝状、圆筒状或梨形;游动孢子 囊有层出现象;新孢子囊从成熟后的孢子囊里面(内 生)或侧面(侧生)长出;游动孢子具两游现象;藏 卵器中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梨形游动孢子 休止孢(具细胞壁) 肾形游动孢子
水霉大多腐生,生活在水域,少数寄生鱼类、藻类。
重要属:
1、水霉属(Saprolegnia)
产生顶生长形粗壮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可排列成多 列;两游现象明显;第二个孢子囊以内层出方式产生。藏卵 器中有多个卵球。多为腐生,有些是水生动物的寄生菌。 串囊水霉(S. monilifera),引起
水稻烂秧。
1、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两游现象)
2、孢子囊形成方式(内层出现象)
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2、绵霉属(Achlya)
游动孢子囊有层出现象,新孢子囊在老的孢子囊侧面产 生;具两游现象,但第一阶段短,休止孢在孢子囊顶端孔口
处聚集成团。藏卵器中有多个卵球。
该属真菌大多腐生,少数弱寄生,
广泛存在于池塘、水田褐土壤中。
稻绵霉(A. oryzae)寄生水稻幼苗,引起绵腐病,
通称烂秧。秧苗期长期低温阴雨、秧田灌水过深过多易 发生。 诊断要点:稻秧3叶期以前变黄腐 烂,基部近地面处有成团的放射状菌
丝体。
1、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孔口处形成休止孢 2、游动孢子 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五)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 两栖生 陆生
营养方式:腐生
弱寄生
专性寄生
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只有1个卵球。 2、营养体:菌体发达无隔,多分枝 弱寄生种可生活在寄主细胞内,并迅速杀死寄主 细胞;寄生强的种生活在寄主细胞间隙,不杀死寄
主细胞。
3、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囊:丝状 不脱落 瓣状 脱落 卵形 柠檬形
萌发方式:产生泡囊
间接萌发
直接萌发
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游动孢子可释放游动
孢子,还可从孢囊梗上脱落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5、有性生殖:典型的卵孢子。 藏卵器分化为卵周质和卵球。卵周质部分作为营
养,部分沉积于卵孢子壁上,外表增厚或形成纹饰。
分为3类:
①卵孢子不充满藏卵 器;
②卵孢子充满藏卵器, 但不和藏卵器结合; ③卵孢子充满藏卵器, 并和藏卵器结合。
6、分
科
根据:无性繁殖器官(孢囊梗等)的特点;
卵孢子的类型;
寄生性。 分4科。 (1)腐霉科(Pythiaceae)
孢囊梗和菌丝区别不大,分化不明显,无限生长。
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显;包括腐生到兼性寄生种类。
重要属: ①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形状变化大,有丝状、瓣状、和球形, 成熟后一般不脱落;孢子囊萌发先产生泡囊,在泡 囊内形成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单卵球。多数腐 生于土壤中或水中。主要危害植物的非绿色部分。
如: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1、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
②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囊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或假轴式分枝。孢 子囊球形或倒梨形,顶端有明显的发芽区域。
如:致病疫霉(P.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致 病 疫 霉 (
P. infestans
) 生 活 史
(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 显。兼性寄生。 含1个属: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 荔枝霜疫霉(P. litchii),引起荔枝霜霉病。
1、孢囊梗及孢子囊
2、雄藏卵器及卵孢子
(3) 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孢囊梗分化程度高,树枝状分支,从寄主的气孔 产生,专性寄生,卵周质明显。
孢囊梗的形态多样而且稳定,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重要属: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盘梗霉属(Bremi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黄瓜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霜霉属
指梗霉属
致病性特点: 寄生程度高,专性寄生菌;
在寄主表面形成霉层,颜色不同,多数为白色
(霜霉),还有灰色等。
多数局部侵染,少数系统性侵染。多长在叶片的
背面 (气孔位臵)。
无性繁殖特别发达,侵染的主要来源。
(4)白锈科(Albuginaceae)
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孢子囊梗为棒状,顶端产 生成串的孢子囊,无限生长。很多梗呈栅栏状排列 成一层。 孢子堆为白色,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破表皮, 释放孢子—白色粉末(称为白锈)。 仅一属:白锈属(Albugo)
白锈属(Albugo):
油菜白锈病(A. candida)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鞭毛菌亚门真菌34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