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古诗断句

如何对古诗断句
那么断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按内容和意思
一般人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诗,首先要通读全诗,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全诗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实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然后再断句。断的每个句子,要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并准确地理解意思。要注意典故和古词语,不要割断典故和词语,否则会出现破句现象。
2.联系前后,先易后难
给一首古诗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全诗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要讲的韵处和换韵处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思,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常用虚词和名词主语及代词主语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1) 句首的语气词。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乎、呜呼、噫吁嚱等,前后都可断句。
(2) 句末语气词。“矣、耶、哉、乎、焉、兮、耳、”等后面可断句,如“神禹嗟”“危乎高哉”等。
要找到名词主语和代词主语。这些词语前可断句。如前讲的李白的《蜀道难》和《将进酒》中的“尔来四万八千岁”中的“尔”,“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中的“黄鹤”和“猿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君”以及“岑夫子,丹丘生”和“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等。
4.按韵断句
古风中有一韵到底的,也有几句换一韵的。先找到这些韵脚,一般可以在韵脚后断句。如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祯《华山高》一诗的前半首:
思美人兮西华山我欲往兮如天难上通帝座二气之呼吸下冲龙门百折之昆仑源秦关桃林之塞赑屃于其左兮右抱万项白玉所产之蓝田金天太白实主宰井鬼上应精灵躔巨灵一擘万古不可合首阳下有根株连云台仙掌现真迹朱衣赤须垂槖鞬明星玉女不许以肉眼见兮玉盆绿水洒不竭一匹石马谁来牵
先来看它的韵脚是:山、难、源、田、躔(兽走过的足迹)、连、鞬、牵。除首句断“读”外,基本在这些字后都可以断“句”。还有诗中有四处语气叹词“兮”其中后两处可以断“读”。加上对名词主语的分析,这首诗就可以基本断完:
思美人兮西华山,我欲往兮如天难。
上通帝座二气之呼吸,下冲龙门百折之昆仑源。
秦关桃林之塞,赑屃于其左兮,
右抱万项白玉所产之蓝田。
金天太白实主宰,井鬼上应精灵躔。
巨灵一擘万古不可合,首阳下有根株连。
云台仙掌现真迹,朱衣赤须垂槖鞬。
明星玉女不许以肉眼见兮,
玉盆绿水洒不竭,一匹石马谁来牵。
诗中的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井鬼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精灵意为神灵 。躔,指野兽的踪迹。槖鞬,是藏放箭和弓的器具。
5.注意修辞技巧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断句时要充分利用对偶的特点。一般来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即词性相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是对偶的基本特征,只要抓住这些,就不容易出错了。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找准对应的,自然就会断正确了。
断句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再来看两首诗,一首是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写华山的《缥缈岭纳凉》:
云门古松三十七三十六株鳞尽裂一松蟠蟠径离石势欲上天犹去尺白云移松巅巨石忽欲走岩风吹征衣上险切星斗石镜露落山泉微光暝色入树松花初黄人间残暑不至此鹤氅乍着宜新凉云光深霞色浅倒影空濛众山显枕泉半日不饮泉饱向松梢餐露眼
(选自清《卷施阁诗》)
另一首是清乾隆年陕西巡抚毕沅写华山的《系马峰》:
北向眺遥峰峭石形如柱未知是何人系马于其处峰因此得名世悉为峰荣骐骥驽骀两莫辨恐峰亦耻蒙虚声或云昔有人如玉白驹饮龁在空谷絷之维之藉以羁遐躅一束生刍讵能足萋萋烟草连天绿
(选自清《玉井搴莲集》)
按上述方法进行断句为:
缥缈岭纳凉
清·洪亮吉
云门古松三十七,三十六株鳞尽裂。
一松蟠蟠径离石,势欲上天犹去尺。
白云移松巅,巨石忽欲走。
岩风吹征衣,上险切星斗。
石镜露落,山泉微光。
暝色入树,松花初黄。
人间残暑不至此,鹤氅乍着宜新凉。
云光深,霞色浅,倒影空濛众山显。
枕泉半日不饮泉,饱向松梢餐露眼。
系马峰
清·毕沅
北向眺遥峰,峭石形如柱。
未知是何人,系马于其处。
峰因此得名,世悉为峰荣。
骐骥驽骀两莫辨,恐峰亦耻蒙虚声。
或云昔有人如玉,白驹饮龁在空谷。
絷之维之,藉以羁遐躅。
一束生刍讵能足,萋萋烟草连天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