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洲之旅意大利威尼斯水城贡多拉浪漫与沧桑 |
意大利游(威尼斯水城) 5月21日周二 天气晴好
http://s13/mw690/61baad97t7ccf798bb89c&690
2、馨子和彦丽快乐返航
城市未醒,我已带着维也纳的余温,来到了威尼斯。
早晨8点半启程,9点半就到了威尼斯水城,由于行车时间短,我们就有了3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闻名遐迩的威尼斯水城,还没接近她,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的魅力。凡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会对威尼斯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闻名的水乡,也是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享有“水上都市”“百岛城”“亚得里亚海的女王”“桥之城”等美称。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的轻工业城市,只有2个区隔泻湖相望,水城是一个区,而我们的住地是在另一个区,没有水,跟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异样。这个区大概就叫在潟湖区,它有一个巨大的工厂,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是意大利热量、淡水和营养的重要来源。
进入水城必须乘客船到对岸。对岸大概就叫威尼斯水城区了。客船在泻湖上行驶,美丽如画的威尼斯城就坐落在泻湖中心。这片泻湖长50千米,宽约11千米,导游说:“看似一望无际,其实泻湖一侧临海,它是海水与河水的混合物。”
仿佛大海的泻湖,难怪海鸥也在空中翱翔。
站在甲板上眺望泻湖,在波光粼粼里窥见海阔天空,泻湖两岸的风格各具特色,现代工业和古老文明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身在水城,被湖水包围,更被古老的建筑浸染。走进千年风雨侵蚀的威尼斯,犹如游进了古老沧桑的历史画卷,游进了碧波上晶莹柔情的浪漫梦。各式教堂、钟楼、宫殿、修道院和石桥上百座,让威尼斯水城从岁月深处缓缓走来。乘上独具特色的贡多拉小船,那自由奔放的船头,精致小巧的船身,穿着蓝白相间T恤的船夫把我们引进了“大街小巷”:清幽雅静的民居,静隐于水巷的商铺,小资情调的咖啡厅,无一不散发出岁月的沉香,无一不带来历史的熏染。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小石桥不时迎面飞来,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现。
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托起这座城市已有1561年。威尼斯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不知是意大利哪位诗人的小诗“你们的小船荡在门边,就像马歇息在牧人的帐外。”它独特的气氛令我感到如魔法般奇妙。它就是个充满奇妙与梦幻的地方。城市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船,就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
沿湖而行,河道两边的房子气势不凡,但明显陈旧,个别已经破损,有些房屋墙皮脱落,窗框变形,铁栅栏锈迹斑斑,木门陷入水中,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窗台上花影的叹息,即述说着水城的浪漫,也表达着无奈。这种浪漫中的沧桑,是我万万没有想象到的
微风不冷不热地吹过威尼斯水城,一千多年的光阴与我的忧伤色调交错着一种天然的不谋而合,一声长叹开始,从这里走向一段水城千年往事。
成名于水也困于水的威尼斯城目前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里,而在17世纪初,这一数字只有7天。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成为水中城市。
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续减少,而游客逐年递增。看网上最新统计,威尼斯全市已从原来的30多万人口减少到目前已不足6万。而每年接待游客数量竟达2千万人次。前不久,当地居民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威尼斯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近年来日益频繁的水灾外,更重要的是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大批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一位威尼斯商人批评说,威尼斯之所以沦落至此,完全是由于过去20至30年来管理部门没有认真规划威尼斯的将来,只知道从旅游业中收取高额税收。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持续这样管理和糟蹋的话,也会“因水而亡”的。
历史就是这样于浪漫与忧伤之间交错,泼墨之后像一支古老的竹笛吹奏了威尼斯水城日出日落间的情思。
http://s2/mw690/61baad97te01af5d02a81&690
3、泻湖水中的游轮汽艇,停靠在威尼斯水城的岸边
http://s14/mw690/61baad97te01af63fc85d&6904、我们就是乘坐这艘船往返在水城和另一个区域
http://s1/mw690/61baad97te01af6b261b0&6905、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个重要的轻工业城市,只有2个区隔泻湖相望,水城是一个区,而我们的住地是在另一个区,没有水,跟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异样。对岸这个区大概就叫在潟湖区,
http://s6/mw690/61baad97te01af733aba5&690
6 、我们的客船接近威尼斯城了,岸边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呈现在眼前。
http://s7/mw690/61baad97t7ccf7f2c1de6&690
7、圆顶尖塔就是对岸水城的教堂,矗立在圣马可广场。这是在开往威尼斯水城的船上拍摄的。
http://s5/mw690/61baad97te01af820b624&690
8、远远地看到教堂的顶端和小石桥。
http://s2/mw690/61baad97te01af8aca371&690
9、水城的供需品要靠船只运输
http://s1/mw690/61baad97te01af9177650&690
10、客船终于停泊在水城岸边,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威尼斯水城。
http://s13/mw690/61baad97te01af9ad3e6c&690
11、由于到的早,这里显得十分安静
http://s7/mw690/61baad97te01afa1010f6&690
http://s8/mw690/61baad97te01afce7f027&69013、河道两旁的建筑十分抢眼,大气精美,古老沧桑。
http://s8/mw690/61baad97te01afde2c427&690
14、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在楼宇之间
http://s7/mw690/61baad97t7ccf7fe95446&69015、贡多拉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贡多拉。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贵族们经常乘坐装饰着缎子和丝绸、雕刻精美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
http://s13/mw690/61baad97te01aff84ae9c&690
http://s3/mw690/61baad97te01b000e7822&690
http://s7/mw690/61baad97te01b00bd4b16&69018、河道两边的房子气势不凡,但明显陈旧,个别已经破损,铁栅栏锈迹斑斑。
http://s9/mw690/61baad97te01b013f2a08&690
19
http://s5/mw690/61baad97te01b01cf0874&69020、有些房屋墙皮脱落
http://s11/mw690/61baad97t7ccf80aca10a&690
21、有些窗框楼房已变形,有些楼房已经下沉。
http://s12/mw690/61baad97te01b07490b3b&690
http://s13/mw690/61baad97te01b07cd8a4c&690
23、桥与桥的距离很近
http://s10/mw690/61baad97te01b08574129&690
24、静隐于水巷的商铺
http://s6/mw690/61baad97te01b091005d5&690
25、
http://s16/mw690/61baad97te01b0a41e28f&690
26、我在岸边等候着她们,馨子还没拍够呢,船已返航。
http://s1/mw690/61baad97te01b0ad7d5a0&690
27、停靠在圣马可教堂后的贡多拉
http://s12/mw690/61baad97te01b0b54a74b&690
28、圣马可总督工府
http://s11/mw690/61baad97te01b0c0945ca&690
29、从这威尼斯鸟瞰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两座相似的钟楼,左侧的一座是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另一座就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的钟楼。(网络找图)
http://s8/mw690/61baad97te0bb940ff277&690
http://s5/bmiddle/61baad97tx6BsqX5yYY1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