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着而痴迷在诗词轮回的空间里

(2010-11-30 17:52:29)
标签:

诗歌评论

杂谈

分类: 诗歌评论
  ——漠海边城印象
  
  从注册江山文学的那个时刻起,漠海边城的名字就如雷贯耳,然后是目睹他在诗歌格律方面的改革,那种执着近乎偏执,虽然他的做法有偏激之处,但是那种不屈不饶的做事风格,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北方男人的豪情和大气都在其间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我对他始终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作为江山的元老之一,也会过来关注新人新作,那时,我刚注册不久,他也会毫不吝啬地直接指出我诗歌语言文字方面之中的不足,因为,他对文字的执着和坦然,让我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也从原来的那种敬畏开始走进他的文字,想要探寻这个北方男人为何有那么大的力量和那么强盛的内心。
  翻开他的相册,一副眼镜,见证了他的书卷气,几分凝重的神色,透视出岁月的沧桑,有点黝黑的肤色,告诉我那片生养他的土地,既有足够的阳光,还有过剩的紫外线,而那浅浅的淡然一笑,就能露出嘴边的小酒窝,让人觉得这个男人又多了几分儒雅和温情,我甚至完全忘记了他和别人的那些唇枪舌剑的交锋,沉浸在他恬淡的酒窝里,感受,弥漫在他字里行间的对诗歌的热情和痴迷,感受他灵魂深处的絮语,如何在一个个孤寂的夜晚绚烂。
  漠海边城,诗人。生于197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现居呼和浩特,就职于一中央企业。一名诗歌爱好者,写诗歌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有数十篇诗歌、散文先后在纸刊发表。后期写作多为网络作品。现为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写家文学院第一届(2010)签约作家。目前任江山文学网系统诗歌主编。有诗集《行走的骆驼刺》。文字观:在直立行走时,用文字真实地再现倒置的生活。这是我在百度搜索到的资料。
  而在他的博客里却是这样的描绘:“平静中守望一束阳光,阳光中冷眼看着身边的世界,企望与现实在交叉中擦肩而过的生命留下最为浓重的痕迹。从此,生命不再荒凉和寂寞。拜托,我不是诗人。”
  尽管他反复强调,不要把他当成诗人,或许,这样,他对文字的那种追寻就能少些压力和沉重,同时,也能肆无忌惮地在不能跨越自己内心的时候,多几分平静,对于诗歌痴迷太深的他,我理解,文字赋予他的意义,那种不想让人失望,不想让人找到更多借口的战役和纷争,也许,他早已厌倦,他只想在诗歌里,表达他最纯粹的浪漫和美好,他只想安静地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不希望有人打扰他,他也不需要哪些光环的照耀和陪衬。
  “生而为活,活而为生。这是人在世界是存在的很重要的一个理由。话里不引古人语,只为此时的我们处在新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缤纷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世界。看着眼前的一切繁华,唯有内心的真实感悟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生活给予的回馈。”透过这段文字,也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测,那种大彻大悟的回归,让他渴望用丰富的内心达到自己追寻的梦境和现实的平衡。其实,写作到一定程度,已经看透了一些纷扰和浮华,而一个真正要写好文章的人,首先还是必须要战胜自己浮躁的内心。
  生活在赋予我们每个人一些实际的东西的时候,也刺激我们思考,对于生活的思索,他始终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因此,在他的诗歌里,什么东西都可以成诗,无论是歌颂生养他的父母,还是抚养他成长的那方土地,或者是那些熟悉的风景和朋友,他都能深刻地感悟,把北方男人的那种大气和豪情表达得彻头彻尾,同时,也让那方神秘的土地透着几分苍凉和悲壮。
  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方净土,我相信它只会存在于漠海边城的诗歌之中,他用清新唯美的语言诠释《最后一片净土》,用热爱父母一样的深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记忆》,他的语言是干净纯粹的,就如,那片土地上飘飞的雪花,洋洋洒洒,清澈地深入你的心里,同时,他骨子里头又有北方男人的血性,使得他的诗歌有骨气,骨感之中透出轻灵的魅力。
  诗人天生的敏锐和触觉,让他对生命流露出一种感激,“相信生命里不期而遇时的感动,更相信一片风景的美丽。守望,抑或是寻找,不停止这是生命的规则而不是潜规则,如果你真的在路上,那么就请努力前进,鲜花和掌声并不重要,而真诚的前行的过程和方向才是生命寻求的唯美途径,也许会渴望终点的美丽,而真正的终点是什么?我只希望这个漫漫征途充满生命的味道。”他在《比天空更辽阔的北方》,探索着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生命的回馈》,让他对文字的所有坚持都有了最真的信仰。
  他的豪气和深沉,并不影响他对爱的渴望和守候,“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爱,距离不是问题;只要足够执着和真诚,思念终将成为一份美丽的回忆。因为,总会有深情相拥的那一天,我渴望着,期待着那一天早些到来,而那一天,就是思念的结束,幸福生活的开始。”他知道,《真爱无声》,有些人和事只能独自面对,当夜晚的孤寂铺开,《当夜色切入我的身体》,当《有一种辽阔,我无法把握》,只能独自遥望远方,《想你,在如诗的夜晚》,《就这样静静地爱你》,才能把那份痛彻心扉的地老天荒的爱情演绎得足够完美。
  其实所谓诗歌不过“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对存在的一次特殊的命名。诗歌的本旨是解放语言。还原其最为原始的本真和魔力。”也有人说“在诗人的眼里,所有的年代都汇入到一个享有特权的瞬间,一个典型的、短暂的、不受时间限制的现时。世界就是语言,而诗歌不仅是文字的,也是流动的、空间化的。诗歌的空间而已具有深层的涵义,它为语言的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而如何把诗歌这一丰富的语言表现得深刻而游刃有余,是每个诗人都需要探索的,也许,在这方面,漠海边城比我们做得更好些。
  漠海边城再次强调:“不过我首先得承认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文人,更不是文盲或者文痞,只是一个生活在文字空间里的有那么一点知觉的动物。所以对诗歌的解析不过是一点有精神问题的感喟。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这个所谓的诗歌大国在目前一些诗人的影响下,现代诗歌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现在我们的诗歌基本都把语言概念化了。也就是说太强调了意象的存在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魅力。更多的是关注自我本身的意识而不去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存在。”而“诗歌是危险的,因为它体现了人的非理性部分,人的激情、人的欲望、人的梦想。诗人以其破坏社会的人类情感塑造大体真实的人物和意象。”这一点很多研究诗歌的人都知道,也不用我多费舌头。一首真正的诗歌应该回归到语言的原始状态下去体现语言文字所带给人的魅力,诗尽管有多种格式化的要求,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文体,而非一种法律或者条例,要自由而且广泛地发挥文字的本身功效,去体现诗歌的原始的美,如果追溯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最原始的那些句子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且经得再久也不会衰去。这就是原始的语言魅力。”
  这段话让我对于他的诗歌语言特色方面的理解又多了几分。我也相信,真正的诗必需是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不是构架在自我的思想意识里的一种偏执的存在。毕竟文学来源于生活,诗歌的存在也一样,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喜欢诗歌的人都知道,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用简洁的文字涵盖了其他文体难以理解的容量和深度,因此,漠海边城希望自己追寻的诗歌应该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像清泉一样那么自然,像雪落一样那么自然。同时他也很好地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营养,使得他的诗歌轻灵唯美,典雅而自然地从心里流淌,又以更加自然的面貌丰富诗人和净化诗人的内心。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生短暂,生命在不断地流逝,岁月也渐渐让不同的人呈现出固有的色调。如何打开天空,让阳光自由地抚摸诗人的灵魂?这是一个凝固了很久的话题,也是居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很久的意念。每个人活着都很累,要面对各种生存的压力,有多少人,每天匆匆忙忙的脚步不曾在阳光下驻足,不曾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刻画出的美妙景致。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隐性因素,就像难以捕捉的变幻的风云,成为我们内心与外界无法交换的屏障。累和沉重,渐渐填满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空隙。因此,我们需要精神的归依和灵魂的洁净,也许,这也是,漠海边城,对文字痴迷执着的最主要的原因。或许,只有面对文字,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才能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透明干净。
  漠海边城的诗歌很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他都追寻着一种唯美和纯粹,语言的简约和节制,意境的丰富与深远,对于词语灵活自如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丰富词语的把握都自由蕴含在他的文字里,古典之中不乏清纯,淡然之中不乏活力,深邃之中难以掩饰的浓情,都在他的诗歌里尽情显示,我也承认,如他所说的一样,他的确在玩文字,而且,玩得津津有味,让人无法超越他丰厚的内心。
  一直穿梭在他的文字里,眼花缭乱,而且时刻充满惊喜。可是我简单的文字难以折射他诗歌里的精髓,我只是想,简单而诚挚地表达着对一个虔诚爱好文字的人的敬意,也许,当他自由地游走在文字的轮回里,会有灵魂和身心的疲惫,我希望他能够感受,我给予他的纯粹而深厚的祝福,就已经足够。祝福的话语任何时候都不会显得多余,只希望他能好好保重自己。
  
  吕胜菊
  2010.11.30于云南怒江大峡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