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诗歌

(2010-06-27 11:07:38)
标签:

个人日记

杂谈

分类: 幽梦心语

  

  回答朋友的两个问题:

  1、能感觉到你自己诗路的进步吗?

  2、感觉你陷入情网啦,是吗?——题记

  

  有文友问我:“能感觉到你自己诗路的进步吗?”

  我回答:“好象没有。散文倒进步了,随意了。”

  “嗯,散文诗歌本身就是近亲。不过,却很难同进退。”

  “我还是喜欢以前我的诗歌里的那种诗歌的真情和唯美,现在情感枯竭,没那感觉了。《恋恋红尘,只为你(组诗)》,刚才写的,也找不到那种轻盈的质感,感觉深度和厚度还行。”

  和他简单的说完再见,我也开始思索他问我的这个问题。是啊!很多时候,我都只是在为灵感突然而来而写,只考虑把那种情感宣泄出来,也没去认真考虑要流露什么深刻的内涵,虽然我还是尽力地想让语言凝练简洁,情感深沉而厚重。对于从真实的生活出发,这点我供认不讳。我经常持这样一种观点:一首诗歌对于诗人来说是无意义的,只有当诗人的诗歌具备了整体的文本的意义时诗人也才具备独立的品格。因此,我也期待能够朝这样的一个目标无限地靠近。

  我曾经为一些诗人写过简单的诗歌评论。我认为,大多数诗人通常的个人行为都是与民族化、传统化的审美旨能相一致。而我也认为文字来源于生活,表达情感,揭示生活的同时,主要还是强调诗人的诗化作用,首先诗歌得有歌的韵味,然后才是创作。我认为原创的文本概念并不完全适合歌唱,它也可以吟诵,有可能就是通过吟诵,才使诗歌更能显示它诗化的审美旨能作用,才能使得诗歌语言更接近于口语的表达。

  我的文字一般比较简单,我喜欢清新唯美浪漫的表达,即使是表达沉重的生活,我也希望它能够轻盈雅致,读后能够思索和回味,让读者一眼就能感受和明了那种简单真实的美。因此,我的诗歌大多是情感类和生活类的题材,始终跳不出小女子的柔情,比起那些宏大叙事的题材相比,也许小而无足轻重,但我还是比较喜爱这种富有生活质感,充分逼近现实,在众声喧哗的时代细细回味并超然物外的安逸与高雅。或许这正是我所渴望有天能够达到的一种成熟诗人内外双修的创作姿态所呈现固守内心的深度审视。虽然我离这样的目标很远,我离诗人的目标也很远,但是我还是在不断的努力。也许只有对人类心灵考察过程中有更为深远的洞悉,诗人才能显示出自身确保艺术开拓的精神基础,而这些,对我来说,也是必须要坚定和努力的追寻。

  记得,以前也有人对我说过,“文字是需要天赋的,不是靠努力就能获得的”。我也赞同他的观点,但是就算他认为我是在制造文字垃圾的时候,我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执著,一直没有放弃,我感觉自己的文字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简单,但是和几年前相比,还是有些许的进步,虽然对于章法和笔法还是有待加强,但是我至少觉得,目前写东西还是比较顺手。有时,我并不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效果,我只要努力的写着就够了,也许这样的坚持就是必要的,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一直活跃,可以让自己不偷懒,可以让自己对自己的执著有一个简单的交代。

  我目前的诗歌语言似乎有这样一种趋势,总在试图用语言来简化自己个体的存在,这就是我的文字简单到无法再简单,里面却暗含了令人咀嚼的诗意的全部原因。我的诗歌所经常使用的词语(在这里我只能说词语,而不能说意象)几乎都是自己身边的物体和事物,没有任何玄虚的物质。这些词语可以说形成了个体生存的状态,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深刻领悟。我希望这些事物被有序地放大,个体能被无意识地缩小,但是你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个体的存在,只不过这个个体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生存感受大约只有读者自己去完成了。

  诗歌的形式到底要对作者和读者造成了怎样的冲击?为什么诗歌只有具备了诗歌的形式,给予了人形式的体验才能成其为诗歌的论点?而当身边的人物反复出现在诗歌之中,事物也被语言有限地使用,这些人物和事物被原生化,这样一些简单的语言意外地表述了一种现实的存在,即抒发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从而完成了一个平庸的个体对诗歌的不平庸的追求。

  有人说,有些诗人追求一种高产的数量化。而我要达到这样的追求似乎永远不可能,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这样追求数量的诗人肯定是基于对生活和生存表达有一种潜在的强烈的欲望和动机,使得诗歌本身反而被忽略了。只能说诗人恰好具备的对生存的一种理性的疏远的心理,一方面造成了诗歌风格的统一,另一方面造成了诗歌语言的追求和特点,这种潜在的心理似乎是:简单的语言恰好能表达真实的境遇,境遇和生存也在这种看似口语化的形式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出来。

  大家都认同,诗歌是贮藏情感的地方,也存在着高雅的艺术。人们常在生活中劳动中得出优美的佳句,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发挥了他们的情感,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运用语言的方式,诗歌总是给人以一种独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在历史上,诗歌曾经达到和取得的辉煌是后来的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经指出,“诗歌是散文言所未尽之处;人有所怀疑,就用语言去解释,用散文解释以后,尚需进一步解释的,则要由诗歌来完成。”他精辟的语言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引,也使得我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诗歌是什么?真正的诗人到底在追寻什么?这些问题应该能够启示我们对于诗歌的真正理解。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或许也不应该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究其原因,不是由于诗歌太复杂,恰恰是由于诗歌看上去太简单,简单得每个人好象都想说也能说出点东西来。事实上每个写诗的人,都好象摸到了诗歌大象身上的一个地方,并且都把自己所摸到一麟半爪认为就是诗歌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其实都是诗歌的盲人。其实理解诗歌的捷径很可能不在诗歌本身而在诗歌的作者--诗人。“诗歌”应该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诗歌应该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种企图。就是说,诗歌不是别的,诗歌是我们对世界人生万事万物之间神奇关系的感受与揭示,是对“人与世界的相遇”时刻产生的另一个世界的发现和进入。

  鲁迅说过,“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我们剔除掉这句话里的社会批判意义,那么这句话几乎就是对我们人生的一个高度的概括: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与沉默反抗的一生。而诗人就是其中最积级最活跃的抵抗分子。诗人是人类的嘴,是人类的表达者,诗人的行吟对于诗人个人来说好象是很傻的事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却十分庄严神圣,这也就是我们看诗人的眼光要天然地与看一般人的眼光不同的原因。如果你还尊重自己的嘴,就请你去尊重诗人,如果你不幸而诬蔑了诗歌,那么你其实就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

  还是回到更本质的问题,一首好诗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迷人的由于从未完全把握而需要永远追求的东西。法国诗人兼演员阿尔托说过:“好诗是一种坚硬的、纯净发光的东西”。瓦雷里也说过诗歌是:“一种魔力或一块水晶的某种自然的东西被粉碎或劈开了”。英国诗人济慈阐述得较为具体,“诗歌应该使读者感受到,它所表达出来的理想,似乎就是他曾有过的想法的重现。”而俄国诗人奥西普•曼杰施塔姆对诗歌的定义更为简洁,“黄金在天空舞蹈”。

  说穿了,文学艺术都是对于符号的消费,是一种不为实而为名的努力(或称徒劳)。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功利原则比较强的人们看来,对于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欣赏,是非常悖理的因而也就是十分愚蠢的选择,但是在功利原则比较淡漠的艺术的审美的眼睛看来,诗人们却正是在对于符号的消费里得到着快乐。

  记得我的同学曾经慌张地打电话问我:是否陷于网恋中不能自拔?是否需要帮助?她说得更夸张的是,是否需要告诉我老公,让他随时关注?我说你就不必操心了,我写的东西他从不敢兴趣,就是我为他写的结婚纪念主题的诗歌《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他也没有半点兴趣,他知道我从不聊天,就是他在电脑桌边守我半天,也不会看见有陌生人主动找我,因为我一直拒绝加好友,我的QQ上也几乎见不到加了什么人。还有同学也问:“感觉你陷入情网啦,是吗?”我也懒得解释,干脆置之不理。这些东西越说越玄,越解释越难说得清,反正是越描越黑,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吧,说得再难听点,本身无所谓的东西,何必一定要让它有所谓。

  所以对于特别现实的人来说,文学艺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是一些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他们会觉得符号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东西本身才是真的,这样的人,把钱拿在物里都不放心,他们总是要把钱变成实物才觉得算是把握到了生活的本质。对于这样理解生活的人来说,诗歌就是欺骗,就是虚假,就是徒劳与无益。我们不能说他们说得不对。画出来的饼,本来就不能充饥,本来就不是用来充饥的。

  还有一种人,就是从来不写东西的人,他们相信一个理念: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他们会认真地对号入座,他们会认为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都是有理有据的,他们会把每一个字都和真实的生活完整地贯穿起来,并且在里面找到暴露情感和隐私的词语,他们也会为这些词语担心,因此也为这些词语而热心。但是他们似乎也忘记了,文学还必须高于生活。我虽然还没达到诗人的层次,但是至少我知道,文学作品中可以用真实或幻想的意象表达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

  最后,我想说的是,诗歌不是物质。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也就是说,诗歌是符号中的符号。诗歌就是我们肉体生活的敌人,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还要比酒“有害”于我们的肝胆脾胃,然而正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酒一样,我们的生活里同样也离不开诗歌。是酒让我们反抗着我们身上的生物性,也正是诗歌,它让我们拥有了赖以反抗这个社会和人生对我们的生命物质化、商品化、功利化的武器。诗歌让真实的生活面前,充分地暴露灵魂,诗歌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和灵魂对话的支点。感谢诗歌,是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与神接近的生活,它美化了我简单平凡的人生,让我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找到一种有力的支撑,也为自己情感的宣泄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出口,让简单俗气的我可以诗意的活着。

  2010.06.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