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帘外落花

(2010-06-20 14:18:32)
标签:

个人日记

情感

分类: 幽梦心语

  

  又下雨了,山里的气候总是多变,下雨的日子总是很寒冷,那种冷到心里的疼和伤感蔓延。加上每天一成不变的校园生活,一点生机也没有,学生也是懒洋洋的,让我的心里更加寒冷。我还是住在学校的顶楼,家里的东西也全部发霉,到处都是绿一片青一片的,让人心里也顿时觉得郁闷起来。

  冷而且累是流淌在心间一直不变的词语,可是也丝毫没有睡意,星期天也是很好的加班日子,学生马上也要统考了,这些宝贵的时光怎能让它轻易流逝?于是,我也无端多出好几节课,一点不夸张的是,从早到晚都有课。

  实在无聊,还是呆在办公室最安静也最安全,独坐在办公室里,拉上淡淡的窗帘,静静地往外看,远出的云雾飘渺,找不到天边,眼前的草坪很亮,还有些微的风,叶子花完全盛开了,周身都是火红的,被风一吹,还有满地的花瓣,巍然壮观,让这条寂寞的小径也铺上了一层天然的红地毯。这些风中飘零的花瓣,只是轻叹,烟雨千千无人可结。惆怅,宛如袅袅的云烟,搅着风的柔,就在清瘦的雨丝里穿梭,时歇时淡,不断缠绵。

  微风,细雨,滴答滴答的响声,把室内的音乐也掩埋了些。“花飞花谢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惊飞鸟。”恍然中,那个承受着少小失怙的孤楚,饱尝着炎凉彻骨的世态,弱不禁风,娇羞柔媚的林黛玉轻轻地走来,似一支轻盈美丽的彩蝶,在这一袭轻风细雨里翩翩起舞。

  神思恍惚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都完全融化在这轻飘飘的细雨中,和那些飞洒的叶子花一样美丽清幽。如今,她终于可以安心地从那风刀霜剑的日子里抽身,把那滴滴泪痕浸染的一张张诗稿,还有那一斛斛哀愁,全部化解在风中,任凭一切哀愁在花瓣中消隐,只有片片飘扬的飞花轻似梦,自由自在地见证她的才情、她的叹息、她的风骨。在潋滟的光影里,潇湘妃子,清泪尽,静静睡去,任凭红尘滚滚,任凭细雨飘零,任凭落花如流水。

  杨柳依依,梦魂杳杳,梧桐叶翠绿,银杏叶子和三叶草沾满了晶莹的水株。那是曾经眉黛轻蹙吹花嚼蕊的娇美,那是曾经十指纤纤雪调冰弦的柔情,那是曾经哀弦恰似愁使人消瘦的倩影,那是曾经比摇曳的柳絮轻柔的身躯,那是宝玉眼中涉水而来的一枝芙蓉,那是晨曦初现天际时映入眼帘的第一抹风景。随风黯然伫立,沉思往事,回忆如名剑割破喉咙,珍贵凌厉,她的一颦一笑,往昔一切,已化入西风。如今,一切都已经不存在,只剩草木也知愁了!明天,还有谁抚慰那千古的伤心人?

  本身不想如此伤感和悲凉,只是这样的雨天,配合这样萧瑟的气氛,加上郑源孤独寂寞的情歌,深情缠绵,让这一切感伤的情绪也来得特别实在。

  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恣意的刷洗着天幕,流泻而下的雨线,似乎在竭斯底的哀嚎,轮换着演绎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泣如诉。此情此景难奈,宋代晏殊的词也从心海里冒出来,“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想将视线投向远处,无奈还是雾霭迷潆,恍然间,一道熟悉的背影,飘渺而清晰,映衬无边的雨絮,漫卷成一轴朦胧唯美的泼墨画,那是你吗?看不到你的眼神,却能传递流露满眼的温柔,触摸不到你的心跳,却能感知灵犀一点的默契,那温暖而坚定的背影,曾给了我一生的信念。而我也更加在这样诗意的雨丝中沉醉,任凭内心思绪飘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想来,这迟迟流连的雨丝,终究是伤感的,这雨,像极了离人的眼泪,只有柔情的人,才能品出她的感伤、她的忧郁。不知,是因了我的忧伤感染了这个季节的雨,还是原本结着愁绪的雨渲染了我,整个尘世,仿佛都浸染了载不动的清愁、解不开的浓怨。

  虽然是白天,但是天色也暗了,雨天的白天和夜晚也没多少本质的区别,山里的气候就如此,让白天和夜晚一样孤寂冷清,到处都是迷茫的风景,任凭你怎么把头探出去,也不能多看点亮丽的景致。此时,好羡慕有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温暖的窝。邵雍的《安乐窝》也许更能激起心中的渴望。“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元愁情倦时。拥衾侧臥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

  在书上看见,《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觉而后知其梦也”,邵雍也正是在体验这一种境况。朦胧中彷彿有所记忆,一闪念反而又遗忘了。这是一种好象矛盾对立但却正是和谐统一的心理状态,这是在不强记、不执意、漫不经心、任其自然的情况下才有的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我所羡慕和向往的心境。

  很多人都喜欢做梦,因此也能明白邵雍梦里的内容大约与愁有关,醒来后一时还处于半自觉的状态,一动不动,似乎有所愁,但是邵雍是个理学家,又有道家思想,淡泊名利仕途,稍加清醒,便感到“无愁”,不值得愁。“尧夫何所有,一色得天和”,是他的人生哲学。“似愁无愁”,是他“情倦时”的微妙心态,“情倦”二字很妙,这是一种很深的感情体验。确实太深太浓的感情也有疲倦的时候,他在刚过去的一场梦中可能付出了大量的感情。人需要睡眠,这是由于生理的疲倦所致,醒来后又体验着感情的疲倦,感情疲倦了,就趋于平静了,就处于一种不动感情、淡然无挂的状态了。这就是一个清高避世者朦胧初醒时那种恍惚迷离、若即若离的自在心态。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平静,世间又怎会有难奈的愁绪?

  “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闲吟闲咏人休问,此个功夫世不传。”这就是邵雍的的生活情态,也是一种他对安乐生活的追寻。这点就如我们在诗中所感知的一样,人一觉初醒,先是迷离恍惚,若忘自我,接着意识到自我(拥衾侧臥),继而意识到物的存在(帘外落花),大自然在悄悄发生变化,不禁心有所动,于是,意念由我及物,移情于物,顷刻间花再不为花,我再不为我,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即是到了“太上忘情”的境界了。

  邵雍的智慧和坦然让我除了敬仰,只有钦佩了,因此也使得我这样落寞的愁思有了一种化解的办法。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尘滚滚,人生短暂,漫漫人生路,不过短短的三重境界,如果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就不会有瞬间的顿悟,等你经历一切,所有裸露的、真实的、苦涩的、痛苦的痕迹都能转化成甘甜的滋润,这似乎就组成了人生最辉煌的老年时期,没有了朝阳的灿烂,没有了中午的炎热,只剩下夕阳西下时的安详与平静。所有的矫情、客套、奉承,都被岁月过滤掉了,不再对粉饰的表面有兴趣,只剩下生活的本质,在岁月中沉淀了以往的诚信、友谊、真情,这些都是可以终身相伴的情感,而那些经历了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如今全部聚集在一起,让你慢慢的去咀嚼,人一旦苦到了极致便是甘甜的所在,疼痛到了极致便是幸福的所在,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其实,无论哪层境界,只要你认真地去生活了,只要你努力的去奋斗了,总会守护到花开的芬芳,无论人生风雨如何的惨烈,只要把持住内心的追求,风雨后的彩虹一定就在你的身边,为你装饰着五彩斑斓的天空。因此,帘外落花的伤感也可以变得如邵雍一样物我两忘,真正做到内心平静释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一种天地万物和二为一的境界,或许这才是我需要追寻的人生意义。

  2010.06.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