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优雅地穿行
(2010-05-31 14:21:30)
标签:
个人日记杂谈 |
分类: 幽梦心语 |
今天见了一篇文章是谈论关于女子文章无病呻吟的话题。我欣赏作者敢于直言的勇气和真诚的写作态度,也欣赏这个网络的编辑和读者们能够直言坦城地交流,但是,我个人觉得,即使各种类型的文章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大家都还是应该抱一种宽容和理解的心,而且大家都需要努力,用心去写,用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去感染读者,这样才能让纯文学的天地更加美好。
很多人知道,散文能够深得女性朋友喜欢的原因就是它的随意自然,这也比较符合女子的真性情,那种从心底发出的自然纯粹的性情流露使得散文的市场也更加广泛,就拿我来说吧,我本身是写诗歌的,但是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相比我的诗歌和散文,大家更偏好于我的散文,于是,我也就自然对散文情有独衷了。
当然,如果你以为随意就是随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它是相对自由的一种文体,和古韵相比,它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总之,散文的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散文还因为以短小优美,生动有趣而成为一种快餐文化,大家在闲暇时分读上一两篇优美的散文,往往能够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它也不一定非得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多样、构思灵活和较强的抒情特点,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它的语言基本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和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达到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效果。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而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所以,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必须与主题中心有关。“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一、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二、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散文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可以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也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散文这个文体中女性群体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女性本身就比较感性,而且女性自身的那种婉约和万种风情,也使得女性散文更加韵味绵长。你看,婉约派和伤痕文学都是表现女性的阴柔之美、相思之苦、心绪之乱,其中也不乏有许多佳作出现。我个人也比较赞同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作为一个以文字抒发情绪的人,你想写什么文体无可厚非,这是你的爱好,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你也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就是你身上的那种使命感,你必须得让你的文字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而且最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即使是情感类型的文章,也该让人能够从中得到思索和学习,给人一种启示的作用。
女人大多喜欢浪漫,我也比较喜欢追寻浪漫和唯美,因此也就有很多人以为浪漫和美丽就是堆砌辞藻,让自己的文字变得非常华丽,华丽的抒情很美,我也比较喜欢,但是一定也得言之有物,不能让人只是感觉在云里雾里穿行,读完文章就感觉只有一堆华丽的词语,然后就是所谓的情深意长,让读者原本失落悲伤的情绪也更加不能自拔,这样最多是起到了很好的煽情作用,但是不可取,因为这样只会加重文章的负担,加重读者的心理负担,更加陷入其中,沉湎而痛苦,文字也变得臃肿、拖沓,将来你折回头欣赏自己的文章也感觉没有味道,读了一次也就再没有兴趣读第二次。我也认为有才气的文章如果没有内涵,的确是件可惜的事情,而对情感的描写,的确不需要通篇大论,主要传神即可,其实感情和文字一样,也是只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为一个简单的句子打动,就如会为一个亲切的眼神打动一样。
相信爱好文字的人对梁朝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的主张有耳熟能详、如雷灌耳的感觉:“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他所提倡的就是文章的简朴,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点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同出一辄。都讲求真切的唯美和浪漫,真情实感的流露,真实的情景交融,情绪自然渲染出来,所以只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才会深深地打动读者。
无论是任何文体,文章一定要讲求美感,但是并不是篇篇文章都写着一个“美”字,或者提示你欣赏“美”;更多的情况是,文章之美以隐性的、潜沉的和淡而远的状貌或风格表现出来,读完一篇文章如果你能体会文章的朴素美、淡雅美和深沉美,那你就真正具备了鉴赏文章美的能力。例如苏轼评陶渊明、柳宗元的诗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从这简短的文字里,你不难体会到苏轼的名言的道理,表面上粗朴,无华丽的光彩,其实内在的深层的美十分丰厚,需要读者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文本底层去发掘、品味。
尽管作为一个女子,我的笔端也难免柔弱,但是我还是在非常努力地学习,也希望来读我简单心语的朋友,能够在简单的文字中思索和学习一些东西,我渴望追求一种生活里没有的浪漫和美好,也希望用我所追寻的简单和纯粹保持一种现实里所没有的美好,只想用简单的笔调维护沉重的现实里仅有的一点感动和温暖,我一直都在努力和用心地写着。
最后,想用梦客啸天的话作为结尾,“古有“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说法,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除了展露创作者个人的心迹,更应传达时代的心声。作为一个作者,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写出时代的心声,写出具有先进性的文章,为人民大众服务,才是称之为“作家”创作的第一要务。如果大家都是写些无病呻吟的“下三烂”文章,充其量也只是点击率高一点而已,其余的也只毫无意义的呼喊。”也许这也是的确值得像我这样柔情的小女子学习的写作态度,我想说的是,任何情感都可以真实的抒发,你也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但是抒发出来一定要起到它该有的效果。祝福所有爱好文字的朋友们都能在文字里优雅地穿行,都能在文字里追寻到自己想要的快乐和满足,祝福大家幸福安康,写出更多美妙的文字,并且用每一颗善良而纯粹的心努力维持好纯文学的干净和透明。
201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