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慎思笃行”

(2013-12-28 05:05: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园地

何谓“慎思笃行”

 

  “慎思笃行”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慎思笃行”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治学的根本方法 

 

【慎思】 拼音 shèn sī

  词意 谨慎地思考。

  中国五之法: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原文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笃行】 拼音 dǔ xing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怎样理解慎思笃行】:《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一、“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审问之”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三、“慎思之”是指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

 

   四、“明辩之”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五、“笃行之”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http://s12/mw690/001MXjnggy6FjXUrupt2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