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香喷喷的轮子》
(2011-06-21 09:31:52)
标签:
课例反思杂谈 |
分类: 教育 |
中班语言活动《香喷喷的轮子》
一、
《香喷喷的轮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因为巧克力豆是孩子经常接触而且都很喜欢的食品。此故事情节对中班孩子而言比较简单,考虑到中班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设为“怎样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象”,改变了故事学习教师讲述、幼儿倾听的传统模式。在本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圆圆的巧克力豆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什么?发展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
1、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能根据故事主要线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表达。
2、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我用……给你做……”。
3、体验故事中助人为乐的快乐情绪,知道帮助别人可以让别人快乐也能让自己得到快乐。
三、活动重点: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表达,体验故事中助人为乐的快乐情绪。
解决策略:
1、分层提问: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开放性问题,如“小松鼠会怎样来帮助他们呢?”;对能力强的幼儿给予一定限制性的提问,如“小松鼠会用圆溜溜的巧克力豆做什么来帮助小鸡?”。
2、媒体演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媒体演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根据故事的主要线索进行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与表达。
三、
形成原因:让幼儿在充分想象之后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中班的孩子来说由于经验比较缺乏,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一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书面语言的能力,所以是很有必要的。
解决策略:
1、把句型比作“魔语”,同时借助媒体演示发现魔语前后的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进行大胆语言表达的欲望。
2、幼儿操作:创设具体情节,引导幼儿迁移经验,不但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还让幼儿在亲身帮助别人的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3、动作辅助,吸引注意,加深印象。
五、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板人手一份,巧克力豆若干颗。
六、活动流程:
1、激趣导入。
2、感知故事。
3、完整欣赏。
4、自由操作,经验迁移。
5、拓展思维,延伸迁移。
七、活动过程:
流程与提问 |
设计意图 |
课后反思 |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请你们来猜一猜。 提问:你觉得这颗圆溜溜的巧克力豆像什么?可以当做什么? |
通过开放性提问,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为下一环节根据故事线索猜想故事情节做铺垫。 |
巧克力豆像什么?此问题旨在引导幼儿根据圆溜溜的形体去想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对幼儿不按形体想象的物体要予以及时引导,使其从形体的角度去展开想象。 |
二、师幼互动,大胆猜想。 采用提问法教学来猜想故事情节。 提问1:你猜小松鼠会怎样来帮助他们呢? 提问2:小松鼠会用圆溜溜的巧克力豆做什么来帮助他们呢? |
1、提问:此环节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环节,重在为目标1、2服务。启发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两个提问看似相似,但回答外延由大及小,难度由浅到深。第一问没有任何限制,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第二问旨在引导幼儿根据巧克力豆的形体进行大胆想象,有一定的难度。 2、难点突破:动作辅助,加深印象。化身魔语,增加神秘感。通过个别、分组学习句型,降低疲倦感。 |
1、针对提问:虽然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两个提问,但实施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想象的出发点停留在第一问的层面上,无法根据巧克力豆的形体进行大胆想象,有些幼儿能根据巧克力进行想象,但忽略从形体的角度上进行想象。面对此回答,应及时予以形体上的引导。 2、针对环节设计:此故事的几个镜头在内容上是并列的,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调整为人手一本小图书自主阅读,相互讨论。教师适当提问,适时小结。既可以增加生生之间的互动,又可以保证课堂效果更有效。 |
三、完整欣赏,整体感知。 |
背景音乐辅助,给幼儿在听觉上一种美的享受,增加可听性。 |
|
四、自由操作,经验迁移,情感升华。 |
此环节在本次活动中起到巩固与经验迁移的作用。让孩子在亲自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帮助别人可以使别人和自己都感到快乐的情绪。通过反复运用句型“我用……给你做……”,再一次巩固难点。 |
|
五、拓展思维,延伸迁移。 提问:假如你有一颗圆溜溜、香喷喷的巧克力豆,你还会把它变成什么呢?让我们回去把你变成的东西画出来,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
一个好的活动不是完美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好的活动的开始。在孩子意犹未尽时把活动转为艺术活动,充分保护孩子乐于探索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组织能力尚很欠缺,孩子分散后没有很好地集中幼儿,导致延伸活动美中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