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老鼠的魔棒》课例反思

(2010-06-15 11:07:53)
标签:

课例反思

杂谈

分类: 教育

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的魔棒》

 

活动目标:

1. 通过动画形象和自身身体动作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运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短句“变大、变大、快变大”和“变小、变小、快变小”。

2. 感受故事蕴涵的幽默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说话。

 

活动准备:

.玩具魔棒一根。

.多媒体课件。

3、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动画显示小老鼠手持魔棒的画面,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故事画面

1. 通过观察小老鼠和小苗苗的画面,初步感受“魔棒”的本领。

小结:小老鼠的魔棒本领真大,只要把它对准一个东西,嘴里说“变大、变大、快变大”这个东西就会长大。

2. 理解小老鼠帮助小兔的画面,再次感受魔棒的奇妙。

 

3.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理解小老鼠帮助小狗、小鸭的画面。

 

4、重点理解小老鼠帮助老虎大叔缩小的情节,通过讨论了解魔棒的另一个本领。
师:这根魔棒本领可真大,可以把东西变大,可是小老鼠不小心把它弄丢了,是谁捡到了这个好宝贝呢?(狼)

师:原来是狼叔叔捡到了魔棒,他听说魔棒可以让东西长大,想试一试灵不灵,就把魔棒的五角星对准自己说:“变大、变大、快变大”,把自己变得很大很大。可是他是在太大了,房子都进不去了。谁知道小老鼠用什么办法来让狼叔叔回家呢?

小结:这个魔棒可以让东西“长大”,还可以让东西“缩小”,本领可真大。

 

(二)完整的欣赏课件一遍。看看小老鼠把哪些东西变大,哪些东西缩小了?

 

三、分角色完整表演

师:请你拿起椅子下面的图片,把她贴在身上。请你仔细看一看自己是什么,如果你是小老鼠请和我在一起,如果你是小苗苗、小萝卜、小蘑菇、狼叔叔,请到后面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边完整讲述故事边带领幼儿分角色扮演。)

 

结束语:孩子们,如果你也像小老鼠一样有这样一根神奇的魔棒,你想帮哪个小动物?你想把什么东西变大或者变小呢?为什么?让我们回到教室里告诉大家好吗?

 

 反思:

1、自身语言素质还需不断的提高。

    作为一节语言活动的公开课,对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要求极高。首先,需要教师精确的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然后需要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音、语调、语气、脸部表情、肢体动作之间的完美结合)把作品完美地出现给幼儿。由于我在选背景音乐的疏忽,选了一首优美的轻音乐,导致幼儿在学说语言“变大、变大、快变大”时,也显得比较柔,没有很好的感受到故事蕴涵的幽默感。

    其实,我应该选一首比较幽默、灵动的轻音乐,使音乐的性质符合作品的风格。

 

2、师幼互动应答策略尚还很欠缺。

    本次活动目标之一是“让幼儿运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可由于我对“开放性问题”的理解不够,没有意识到“开放”是建立在拓展幼儿思维的基础上,而不是单单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行。所以在活动实施的时候,我表面向幼儿问了开放性的问题,但实质我并没有让幼儿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我只是一味希望幼儿跳进我设计好的圈圈里。我想这与我当时的心态有关,我还停留在把课完整地上完,而在向幼儿抛出开放性问题时,听到几个我满意的答案就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没有很好、有效地抓住教育中的契机。

    我应该在提出开放性问题之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言,对一些另外的好想法予以追问,拓展幼儿的思维及经验,最后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把幼儿的注意点放在故事中小老鼠的办法上,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满足幼儿发言的欲望以及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师幼互动应答策略”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它不可预见性,需要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根据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应答,而又要保证不偏题、跑题,把幼儿的注意力自然地牵引到活动中去。这一方面的缺失,是我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3、延伸环节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

    小班幼儿让其根据刚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有一定的困难。在实施中,我对幼儿的实际水平估计不准确,导致幼儿只会复述故事中的情节。针对出现这一问题,由于我缺少经验,没有及时调整我的教学策略,导致最后延伸环节的教育价值不大。

    其实,针对这种情况,我可以采取2种应对策略。

①我把重点就放在幼儿对故事本身的理解,设置以下提问:你想帮助故事中的谁?怎么帮?

②把重点放在拓展幼儿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当然则需老师的示范跟引导。我可以先对他们进行平行谈话:我想把我的椅子变大,这样我就可以请更多的好朋友和我一起做了……

 

4、细节方面仍需我我去关注跟琢磨。

①不管幼儿是否回答得符合教师的要求,主要她有自己的想法,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②当请幼儿倾听或回答问题时,给幼儿一种动作或声音或体态上的暗示,让他意识到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希望老师们给我多提点提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