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般 皆 下 品
(2009-12-19 09:28:05)
					
											标签:
																				
                            一句言创业杂谈评天下情感 | 
					分类: 一句言评天下 | 
万 般 皆 下 品
一句言
98年2月21日,我与同学葛一起往青岛送货。
韩科长电话上让顺便给他捎几袋子煤块,说天还是有点冷,要再烧几天炉子。韩科长是我们的财神爷,当然咄嗟立办。
一直下着小雨,天很冷,地很湿。我、葛还有彭哥用面包车把煤送来了。离韩科长楼道口30米(也就30来步)的地方,车进不去了。我们把煤从车里拽出到地上。
葛说:“咱俩把煤抬上去吧。”
我问:“他住几楼?”
“三楼。”
我说:“找个收破烂的吧,给他点钱,让他搬上去。”可能因为下雨,看了一圈,也没发现有收破烂的。
我从心里有点不愿意干。便说:“给韩哥打个电话,叫他下来趟。说不定他想把煤放在楼下现烧现往上拿呢。”
葛说:“不会的,上回来就是给他送到楼上的。”我便说:“这会可说不定呢。马上天就暖和了,烧不完放屋里碍事,还得往下搬。”葛说:“他家下边又没有厦子,不会放下边的。”
我也知道放下边的可能性不大,可还想抓住这根稻草:“说不定就放楼下堆着呢;叫他下来问问多把握。”彭哥也赞同。葛便要上楼。我说:“别爬楼了。他家号码是多少吧。”我掏出手机,葛把韩科长叫了下来。
韩哥下来后,果然说需要搬到楼上。
我没办法,便说:“那动手吧。”韩哥却说:“不用,那边有个收酒瓶子的,我去叫一下。”
“好”,我马上赞同,“给他个三十二十的就是了,我掏。”
韩哥朝五六十米外的一个工棚样子的建筑物走过去。我、彭哥、葛说道:
“又是雨水又是泥的太脏了”,
“从来不干这样的活”,
“花个三十二十的多省事”……
一会儿,来了一个真象是收酒瓶子模样的人,只不过是太过年轻了一点儿。
他站在小雨中,指了指煤袋子:“就这四袋?”好象根本不放眼里。
“啊”,我们三个坐在面包车上避着雨,开着车门,应和着他。
他扶起一袋用手提了提:“挺沉——”
“沉什么,百十斤。”我们几乎异口同声。
“可得,多给点钱——”
“你说多钱吧,贵了俺可不用你。”彭哥说道。我明知再贵也得让他扛,可也跟着“就是”。
虽然细密的小雨让他睁不好眼睛,但小伙子盯着我们琢磨了足有十秒钟:“得给10块钱!”口气中略带着紧张的坚决,恰告诉我们再砍价他也肯定干。
“哎呀,你真狠。我们刚才买这四袋煤才花了20块钱,你这几步远就要十块?”彭哥的谎来得真快。我们三个也一齐“就是”“就是”。
“看看这天……雨……”
不等他说完,我们几乎同声道:“行啊行啊,快背吧。”
一见我们接受了,小伙子蹲身就背。但试了两下没背动。葛和彭哥下车,各用一手的几个指头提了煤袋的两底角,帮他发到了背上。小伙子弯腰趔趄了几步,终是站稳了,迈步向楼上撑去。 
我想我背这点煤块也不至于趔趄的,所以小伙子背再一趟时,我亲声问道:
“小伙子多大了?”
“十九了。”
……我突然想起我十九岁读大学时,一次背着一大木箱子书走起路来蹒跚吃力,大哥过来接过,轻松背到肩上,对我说道:“十八九岁,还没长成劲儿哩。”
 
小伙子干完了。在我愣看着他背上煤粉和湿泥巴的痕迹时,他已接过葛给他的十元钱走了。 
彭哥笑着说道:“要是咱几个背的话,光干洗衣服,每件少说也得二十。”
 
我当过几年教师,苦心学习,但生活艰苦,那时我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生意高”;
后来做生意,自己的知识起了一定作用,于是从不放弃书本,又非常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一度把这两句话同时奉为座右铭。
我们几个都是生意人,几个出道没几天,甚至是还不算出道的生意人。有了那么一丁点钱,却有了那么一些的变化。
现在能让我信奉的看来只是“万般皆下品”了。
我无法让大家看到那四袋煤有多么一点儿,但让我说出我们四人的年龄:葛30岁,我31岁,彭34岁,韩38岁。
——谁说也是最壮的年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