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2012-11-18 01:29:23)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认知地图实验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一种信念或期望。他认为白鼠走迷宫,学习的不是左转或右转的序列,而是在它的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地图,一种关于迷宫分布的心理地图,如果一条熟悉的路被堵塞,则自鼠就会根据认知地图所展现的空间关系采用另一条路线到达目标。
托尔曼的另一个证明认知结构学习的实验是潜伏实验。有三组白鼠走迷宫,第一组白鼠到达迷宫终点后给食物奖励,称奖励组;第二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不给奖励,称无奖励组;第三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前十天不给奖励,第十一天开始给奖励,称中途奖励组。结果发现,第三组白鼠在第十二天后到达迷宫终点的错误次数少于奖励组,更少于不奖励组,托尔曼认为,该组白鼠在头几天没有强化,但对迷宫的情景进行探索,同样进行了学习,形成了迷宫认知地图,当后来给予食物强化后,这认知地图使其成绩赶上来。托尔曼结论为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自变量:这类实验中,迷宫的情景,有无奖励等。
反应变量:走迷宫的错误次数等。
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http://s16/middle/61b769414ceb48abc7d4f&690map)" TITLE="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控制组中乙组逐渐减少错误较甲组快,但与实验组即丙组相比,则在丙组给以食物起,乙丙两组的错误分数与速度分数几乎相同,丙组甚至优于乙组。托尔曼认为,丙组在开头10天的练习中虽无食物,但同样在探索迷津的每一部分,形成了“认知地图”,只是未外显而已他称此为“潜伏学习”(latent
learning)。潜伏学习的效果正是学习者在追求目的时,运用已有认知的结果。许多相信,为新奇问题或困难技能所吸引而探索的孩子所得的教益,往往大大超过另一种孩子。
托尔曼在致力于一种细致加工的行为主义时把丰富的心理现象容纳进去,而不是去制造一个学习机器的工程模式。他看到行为主义的不足,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提出符号-格式塔说。所以有人认为他的思想是行为主义和格式塔派的“混血儿”。也有人认为,他的符号学习说,在西方的学习理论中,属于认知派这一范畴,似乎较妥。托尔曼的学习理论虽未建成一个严密而完善的体系,但由于他善于发现重要的课题,又工于设计巧妙的实验,因而对心理学尤其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认知地图五大要素:
1, 道路 把各种事物进行归类。
2, 标志 定向参照物。
3, 节点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4, 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
5, 边界 示意性的可穿越的边界。
工作指导中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要处理好“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教会方法而不是帮他把事情做了,否则他永远无法形成自己成熟的“认知地图”;
另一个是要处理好下属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你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既然是指导,那就意味着要以下属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点,帮助它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或补充出新的知识经验,以强化其独立的“认知地图”。所以,指导不是知识经验的简单传递,而是知识经验以框架的形式相互作用和转换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地图、心理完型、编码系统等)。
心智模式——能形成于行动和决策的心智模式。质询和反思是两个关键工具。对知识作出清楚的连接。
心智模式就是个人认知地图中的隐性知识。询问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扩散,使得隐性知识更加清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