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也不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中大多数也是因为其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的原因。这里,我们从三个方向来为企业基础设施准备给出一些建议。
http://jiasuhui.com/wp-content/uploads/2016/05/BA28.tmp_.png
大数据
首先,很多大公司都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数据量的压力,而且现有数据还不断的超出其承载量。而这种情况也会很快蔓延到其他类型的企业当中。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大数据将会在未来给他们的企业以重大影响。
谷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计算机科学为前提,并且不断扩大规模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而在其规模化后的基础设施更是有着艾字节存储和兆兆位网络的超大信息中心。
近年来,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不仅对消费者的Web应用影响巨大,同时对于企业级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大数据处理、敏捷性需求、全天候服务、告诉传输、客户参与、实时通信等。现在我们正处于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这迫使我们需要更多诸如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基础设施资源。
规模
公司的基础设施会从多方面来影响企业的外部发展。做生意,时机是非常关键的,有效的数据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其次是成本,如果系统的设计仅仅关注于扩大规模,那你就有可能被巨大的硬件消耗所拖累。保持弹性是第三个因素,可以保持弹性的基础设施可以更好应对工作负载不规律、峰值或者抛物线式增长的情况。
可能以上的三种因素对企业来说都是需要考虑的,但更需要考虑优先级问题以及保持专注性。举例来说,对于谷歌这种规模的公司,保持弹性是最关键的。谷歌推出了“自动完成”(autocomplete)功能(即猜测用户的搜索内容),其终端的查询增加了十倍。如果谷歌没有建立弹性机制,这种功能可能要花费好几年才能应用到产品中,在其弹性机制的帮助下,谷歌只花了短短数月。
解决问题的现代化工具
谷歌有句名言:公司内部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容器(container)。从这个意义出发,每个使用谷歌搜索的人实际上都在参与建造容器(container)。自然生成的容器应用时间更短,这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规模提高了速度,使他们更加适合新的堆栈。
谷歌使用内部集群操作系统Borg(参考《星际迷航:下一代》系列)来管理长期的运行服务以及批量作业,这两项工作以前是由Babysitter和Global Work Queue这两个独立的系统来处理的。这两个系统诞生于谷歌成立之初,而后对Borg和Linux产生了深远影响。
Borg使机器在两种应用中共享,以填补长期服务期间出现的时间空白,如在YouTube上上传批量任务,这样可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成本。这种分享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支持Linux的内部容器可以兼容,这使得对延迟敏感的用户服务和CPU批量处理之间产生更好的隔离。
越来越多的应用在Borg的顶端运行,谷歌的应用和基础设施团队为此开发了新的工具和服务。这些系统提供了很多服务,如配置及更新工作机制、预测资源需求、动态配置文件、服务探寻和负载均衡、动缩放、机器生命周期管理、配额管理等等。
如今的开发人员围绕容器而不是机器创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即将数据中心的关注点从机器转移到应用上。这将使应用开发者和营运小组不用再操心机器和操作系统的具体细节。这种从管理机器到管理应用的重心转变,极大地提高对应用程序的监控和检查,尤其是在扩大规模,机器故障或维修问题导致的应用问题上。
未来
我们知道,未来近在咫尺。未来,将有更多通过传感器生成的数据,例如物联网数据。所以,不久这种数据也将掩盖其他类型的数据。
无人驾驶汽车、各种零售业、工业甚至游戏行业都需要实时的集成数据,那时我们企业的基础运行环境将更加的多样,我们不难猜测未来AWS,谷歌云,Azure的市场份额会更加均衡,同时还会有更大的个人云服务加入进来,如工业自动化云(industrial automation clouds)及消费者家庭云(consumer-home clouds)。
本文来自:加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