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的不同美丽
(2012-07-29 17:36: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点滴•拾趣 |
这周一直在荷兰,伦敦奥运开幕式时,其实基本可以没时差地欣赏。可惜此番身带工作并非度假,还是没有看全。之后又视频电视小补了一下,却也说不上十分惊艳。
当然,这标准是相对2008北京奥运定的。不论如何,那年都注定成为真正的史诗。引子片头,高山流水,美轮美奂;两千零八名华夏男儿,击缶倒计,声声撼心,至于29个烟花脚印,完全就是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的壮举。毕竟,奥运会就是在展现文化。而中国文化已几百年没有出现在世界主流行列。何况近现代的失败,与最近三十年突飞猛进的崛起,都使急需向世界展示自己。这种迫切的心理,加之真正磅礴的文化底蕴,和可动用的巨大力量,结果必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宴。
伦敦,已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了。英国,更是世界大战前的霸主、战后流行文化的圣地。从心态上说,它们更自然更轻松,那些幽默和调侃也就更随性。伦敦希望展现近代史的强大,而那拔地而起的巨大烟囱,与众多流行乐化石级地位的歌者,确实足够震撼。不过虽然有农场,有工业革命,有未来的自由,但历史的厚重感上,总感稍单薄。或许这就是国家间不同文化的风格,中国的开幕式像盛典,而英国的像戏剧。
我感觉,伦敦的氛围很好。运动本身就既不是唯金牌论,也不是唯结果论。过分看重结果,在任何一个领域一般都难达到最高境界。运动本身,应让使人更奔放、快乐、不分你我、简练从容,回归人类最朴素的乐趣、释放人类最初的激情。所以在选择历史元素时,伦敦没有牛顿却有病床中朗读着童话的孩子,没有莎士比亚却有JK·罗琳,没有歌剧一样的唱诵,却有亲吻的年轻恋人。我们一般总认为,英国是绅士而死板的,但这次,却看到了更多快乐和青春。
仪式感上,北京奥运是厚重而激昂的。个性上,伦敦奥运是青春而大众的。中国很希望表现国家历史,英国不介意表现百姓人文,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东方儒家思想重集体和民族,西方重个人和自由,各有所长。
前一篇:舌尖上的两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