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帝死后

(2010-10-23 19:44:02)
标签:

哲学

社会价值观

文化

分类: 文化•传承

  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死的何止是人格化的上帝,还有上帝所代表的一切价值观。还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供人膜拜的偶像。

 

  对西方来说,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上帝是世界、历史与人生意义的终极归宿。在浩浩荡荡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中,欧洲人开始了杀死神学上帝的历程。上帝的概念仍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开始是各种替代品:理性、科学、民主政府、乌托邦。

 

  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来说,终极归宿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释迦牟尼,而是儒释道一统后的超越精神。礼教、天道的形而上,与原罪、往生一般称为道德准则与行为约束。在或流血或激进的工业革命冲击后,东方开始了迷失信仰的历程。追求仍然存在,但变为金钱数量、地位权势、原始冲动。

 

  每经历一次最高价值观的破灭,人类便要体验一次精神的虚无。不堪承受虚无的人们必须寻找新的价值理想,不断设定新的最高价值并完善其体系。在西方,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历程。宗教绵延着复辟,信仰重新成为道德底线。但资本的贪婪正在侵蚀人性,真正自由的是市场,是经济,是金融,而不是自由本身。

 

    在东方,心中的“上帝”死了,出路则到了物质层面。品牌的本质就是造神,消费者崇拜品牌就是崇拜神。他们不相信心灵中的神,只能在物质世界中去抓紧一个神,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没有灵魂?因为人们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藐视精神价值和心灵价值,让他不得不去崇拜物质的顶峰来支撑自我的存在,否则他无法实现平衡。为了寻找这个神,他不得不拼命去竞争赚钱,继而大把花钱去寻找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神。这就这个时代所谓理性人的消费悖论。

 

  没有神,但是心灵又需要神。上帝死后,存在的是另一个上帝,还是魔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