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霹雳,一生霹雳

(2010-05-07 19:24:52)
标签:

杭州动漫展

霹雳

国学

文化

游戏

分类: 文化•传承

  一条条罗列的话,霹雳在大陆推广困难的理由着实不少。

 

  闽南八音,初听艰深,地域受限;少儿看起来太深奥(其中世界观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成人又想当然认为是儿童节目;没有电视台播放(当然冲霹雳的某些尺度,被禁播也毫不意外);系列太长,二十年,千集剧。不知从何看起(当然有朋友从金光看起,结果直接杯具了……)

 

  但其实,这其中,很多是霹雳悠远不绝的优势。闽南话是最接近古代中国咏唱诗词的语音,古无轻唇、无舌上音、多舌音……诸多古汉语特质,闽南语大都保存甚好。用闽南语念诗词歌赋,韵味绝妙。所以说八音独配,改成普通话就毫无艺术性,只剩娱乐性和观赏性——有谁见京剧黄梅戏的戏白用普通话念么?

 

  霹雳算是成人童话了,小朋友看嘛……确实有些艰深,但自小就享受寓教于乐的古文化熏陶可是难得啊!古代教材是《论语》,识字、儒家经典、价值观世界观一起培养了,水乳交融。当代则是小学识字,中学辨义,大学自己培养价值观,完全脱节的语文教育。自小看霹雳,除了请父母多打好普通话基础别学成闽南语外,实是妙处无穷。而以孩童偶剧看待霹雳的成人们,倒也不必强求,请看几集,自有感觉。也不必拿“全台湾成千上万的老中青都沉溺其中”来举例子,毕竟反例好找,全中国成万上亿的人也沉溺韩剧。但其中文化之渊源、剧情之宏伟,角色之鲜明……看过便知。

 

  系列太长,倒真是问题。不过这也成为众道友一大自豪,追霹雳五年、十年、二十年,不离不弃。诗词歌赋,古籍经典,出口成章;国学渊源,人生跌宕,内蕴其中。霹雳的戏迷只要喜欢上,就很难放弃,它几乎成为剧集影像的审美终点,所以霹雳的死忠只会越来越多。

 

  喜爱霹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必强求,但郑重推荐。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是怕信息不对称:看了韩剧日漫不错,就再也不抬头;也许另有美妙,就在你身侧飘摇。若是不知、不看、不保有选择的权利,就太可惜。我也不头顶贴上“霹雳”二字,逢人便说,疑似安利;但有人问起,就向他们详细解释霹雳的起源内容,精彩独到。现在他们有些就喜欢上了,有些虽不感兴趣,但也懂了。

 

  还是那句,文化、娱乐、禁得起足够推敲的霹雳,一旦喜爱,绝难放弃。

 

   (借用朱闻兄两张美图。另,前些日子写的杭州动漫展·霹雳~ :五一杭州·霹雳登陆!

http://s12/middle/61b47812t8602cf98acbb&690



http://s1/middle/61b47812t8602cfe4f41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