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文化 |
分类: 文化•传承 |
关于畅销书,感觉是这样:什么书好卖就出什么书,无可非议;什么书好卖就读什么书,有待商榷。
畅销书在美国这个发源地说法是Bestseller,而美国出版商的思想本就是:为了出版佳作,出版垃圾也是必要的——一切从商业角度出发,畅销书也成单纯的商业概念。你要问经济学家,畅销书是否就是好书?他们会说:我们的定义中没有“好书”这个概念,不过畅销书确实是“好的商品”。
因为不论经济学家、出版商、作者都还很明确“书”与“商品”的区别。
开始让书变性的恰恰是读者。畅销书代表一个时代的秩序,就是读者掏钱投票选举的结果。读者是在购买这样一种好的商品:它的作用没有那么深邃与教条,而是充满了明确的娱乐休闲功利性,成为日常消费品。这时更强调的是“悦”读(娱乐休闲)与励志、经管、效率、心理(功利)。这确是大家的普遍需求,我创业时就是抱着杜拉拉等经管职场书看来学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活步伐越来越难调整,人们越来越承受不起的是失败。在压力动力共同作用下,大家都需要解压与学习。
承载本来用意,使心境澄明、领悟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书,已经不再是畅销书,而是长销书。(除此之外呢?既不能休闲致用,也无法心境澄明?无用之书呗……《圣经·马太福音》: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我对畅销书,大抵如篇首第一句。只因真正的畅销书是金字塔上层的明珠,太少,比流传的畅销书单还要少得多,看到无用之书的概率大增。既然不用像追时装一样一季一新,那么有书沉淀个半载一年,确实畅销,一看无妨。而长销书,其实就是两个字:经典。我们所处的媒体环境基本就是畅销书路子,这种环境让我们缺乏知识的资讯、缺乏原则的意见、缺乏信念的本能,过着镜像社会一样的生活——你已分不清自己是在照镜,还是喧杂环境造就的镜中人。古代私塾,开卷即学《论语》、《大学》,俱是智慧大成所在,识字、经典阅读、人生启蒙三合一。我们今天,若不是学了中文系,或有深化修养的信念,怕是大多数背过中学几篇选段,就一生不会再读了。不论古今中外,经典代表的长销书,大概都是每一遍读,都非重读,而是每次都有发现的初读。
现在在学世界史,而每天又都在必然地接触美国史,同时回家读书都在温习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深感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新闻传媒、畅销读物或亲自游历考察,从中得到一些大略的印象,初步的认识,但是,如果你想深入、完整、准确地认识一个国家的特性,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运行的规律。那么,名著经典这种“长销书”的阅读,大概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