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易日志2.10·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

(2010-02-10 16:05:32)
标签:

金融

交易

期货

股票

分类: 金融•期货

  有个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这位后来人了。不过他可没安心落座,而是忽地心想,大家都头也不回地跑了进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拖动肥胖身躯,闪电般地向地狱奔去。

 

  金融市场也如此,确实有一部分价格波动,体现的是理性、智慧和价值,但更多的却是可笑至极的荒谬与愚蠢,比如从众,比如局势对心态判断的破坏造成的歇斯底里行为。做金融的人普遍智商是否高姑且不论,但对人性研究上,却普遍比较弱项。不以涨喜,不以跌悲(这是股票,期货应是不以顺喜,不以错悲),心似明镜,着实没有几人能做到。一般都是,价格朝自己判断的反方向移动,马上直接影响他的态度与心理好恶。他的判断不再是全因技术或盘面,而是开始关注周围人的动作、消息、风声。随着价格反向幅度加大,他的不安与焦躁越来越重,认知和判断都开始失调,非理性的行为随之而来。

 

  一个人的这种行为是非理性,一群人就是集团性歇斯底里。羊群效应本义就是说从众跟风,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朝一个方向疯狂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旁边有更好的草。非理性状态下的投资者,就是这一群待宰的小绵羊,价格与他们所期望反向运动时,无一例外地产生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又引起态度改变,比如现在在跳水,态度的改变就会招来新的卖压。卖压的增加反过来又促使价格再跳。最终的结果是股价会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单边大幅下跌,或相反的情况大幅上涨。

 

  如果整个市场中所有人都保持纯粹的理性,判断操作,金融市场应出现依照所有供需调配等信息综合而出的,精确反映商品市值的价格。但当行为趋向非理性的人数、力量比重都远大于理性时,偏离价值的价格就会出现,从众心理引导的趋势性也会明显增强。市场中理性成分再至极小,非理性的恐慌或兴奋掌控局面时,价格就会呈现极强的趋势性和远离均衡的非常态,并在心理反馈中达到极致。大涨大跌,皆源于此。

 

  从本质上来说,非理性行为的强弱决定了价格变动的趋势性的强弱,这中间的机理,是非理性行为经过交叉影响放大后反馈而出的。非理性不是错,它的行为是无法忽视的合力。当然混入非理性,风险不再收敛而被无限放大这是谁都知道的。对于成熟的交易者来说,无法、也不需彻底变成机器人,抹杀所有感性,一切技术中最差的是最感性与最理性这两种方法。但克服诸多人性弱点的理性保证了你判断与操作的依据不因局势而变,有贯彻始终的标准。此时,理性的交易者,不必泾渭分明,无视非理性行为的力量。而是与制造趋势、制造混沌的非理性力量博弈,借其势摒其短,惊涛骇浪中优雅行走。

 

  与对手博弈,与市场博弈,与大众心理博弈,与自己弱点博弈。博弈不是对抗,顺势而为,乱中查情。交易,博弈的游戏。

 

历史回眸:心理学家还是数学家?

 

  非理性导致的大涨大跌其实屡见不鲜,我们不必为它单翻史书。倒是关于对理性和非理性的认知,可以看这样一个实验:

 

  故事发生在06年,地点为德国。波恩大学与海德堡大学的经济学家搞了个庞大而持久德尔试验,查看大学里学各种专业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买卖股票的成功度高于学习经济学等。试验在35个德国大学中举办,共有约6500名学校精英参加,为期一年。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平均赢利超过8%,高于学企业经济学和数学的,而相当于国民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人的三倍。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的安德列斯罗伊德尔的观点是:“心理学专业人士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信任被捧得过高的证券,经常作出反对一种在此之间有许多参加者去购买,从而使之变得太贵的股票。”

 

  我想,这些心理学仁兄认识到价值被夸张了,并且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合理行为的基础上,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心理学家对这种趋势的发展有一种良好的嗅觉,也许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家和数学家,一般被认为最适合做交易员的两种人。这次实验中可以看出,前者的优势在于对社会性群体行为,和人性弱点有充分的认知,并掌握了如何利用这些人性(不论好坏)判断趋势与纠正错误。后者是否就如试验中一样要矮掉一头了呢?未必。极端的数学家摒弃了几乎所有人性波动,如机器般观察走势,做出判断。他们没有心理学家对理性与非理性的敏锐嗅觉,可以看出这大概是理性行为,值得跟随;这有非理性冲动,我要谨慎。他们的世界中,全部都是理性。非理性的心理造成的价格波动,也可以被理性规律所解释——我的模型不考虑你是否理性,只关心反映到价格变动这个绝对理性指标上的趋势与幅度。所以顶级的数学家、科学家,初涉交易也许并不拔尖,但在对金融市场有足够经验,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模型,并夜以继日不断调整时,他们将大道归简,成为恐怖至极的赚钱机器。

 

每日一讲:成虎之地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三人成虎,本来是讽刺魏惠王妄信无知,和谣言可以掩盖真相。韩非谆谆,教育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古人充分认识到流言与从众心理的力量,市集有虎这种哈雷彗星撞地球的事,风言流传,都会有人信以为真,何况有流言生产线之称的金融市场?而且这是个虚拟现实转化无方的领域。市集没有虎就是没有,最多大家都逃走,但也不可能出现被虎咬死的事件。市场却是有人说跌,依靠无比力量的留言传播性、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与价值反馈,集体非理性行为就会真的让它跌。

 

  这里出现一个机会,利用“成虎”的机会。作为一个理性(或可以辨别非理性)之人,市集成虎,你可以满街去推销防虎铁门,理论风险是被正在市集散步的老虎抓到。但你的理性判断可以确定:市集无虎,风险不存在。市场成虎,这风险就无法避免了。你可以做一个心理学家:透析非理性,利用非理性,做出相应判断。也可以做一个数学家:我不管有没有老虎,你们认为有、或是没有,会表现出的行为,都在我的模型之中,我只是要根据行为表现的走势,做出自己规则中的动作。

 

    流言与从众心理,已经是这个成虎之地无法摒绝的存在——甚至,还是它充满活力的动因。无视这些心理与它们合力形成的价格波动,你就真的会被老虎咬伤。坚持自己的理性,尊重市场的非理性。博弈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较量,而不是人与物之间的游戏。身处博弈场中,如果目中无人,只会成为最后的失败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乘风赋
后一篇:淡定的乐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