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人间词话》——物我两忘

(2009-10-11 14:20:52)
标签:

人间词话

文化

审美

分类: 文化•传承

  《道德经》八十一章,章章片言,其中之理,如日月星辰亘古不变。《论语》二十章,篇篇短小,古今大师注解研习。《孙子兵法》五千字,东西方兵家商家政客视为圣经。读《人间词话》,一薄本,浏览不费功夫,一小时足矣,却字字珠玑。

 

  王国维以史学见长,穷究甲骨文、汉简、金文,写《宋元戏曲史》。《词话》一个薄本,看结构语言,想必是兴之所至而成,算本戏作。但玩票玩出真境界,又有几人能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的以物观物,大概真要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意心境,所观景物才无不平和悠然。心无所想,不知我之所在,神遁形中。王国维举的例子是“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以物观物,得到的是形象与画面感,悠远空明。书法、美术、纯音乐都应算以物观物。

 

  有我,则是以神聚形。对比禅意,怕是“仁者心动”,是澄怀观道的过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顺说,通篇看来,王国维真是冯延巳的粉丝)“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阻绝了天人合一的绝对感性,以自我入万物,得到的是共鸣与回忆感,字字凿心。

 

  北宋邵雍说到:“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把“性情中人”曲解一下:不仅感情丰富,率性而为,更能跳出三界外,于云端纵览。这是何等境界?就像《词话》中另一句:“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既想阅尽沧桑,又欲保有为人根本的拳拳赤子之心,想想自己也真是够有野心。

 

  《词话》短而博,随手写个小感,还要细细品味。培根说,有些书要细读,有些书要略读,而极少的一些书要咀嚼咽下去。既然不光是本文学理论,而是审美之书,自然要随看随悟,有悟求证。先生以西方美学分析东方经典,我现在研读,却还想秉持东方审美心态。在这点上东西的区别,宗白华先生举的例子极好:希腊神话里水仙之神(Nayciss)临水自鉴,眷恋着自己的仙姿,无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国的兰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赏,虽然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择风神,悠悠自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