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舍得银子,就可得顶戴花翎;出些票子,就可获赫然封号,这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地球人都知道,连火星人也了然。
倒台的官儿,便是明证。杭州市滨江区区委书记尚国胜坦言道:“你不花钱当个小科长,给我看看!真有那本事,我喊你大爷!”买官卖官的多乎哉,多极也!
露馅儿的名号,便是明证。那个花钱就可封的“共和国脊梁奖”,那出资就可赐的“中国十大这家那家”,........真不知臊了多少人的脸!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也有不沾那阿堵物也能办的事儿!
我的好友,名曰“中山龙吟”,新浪上开博客,网络上传美名,端的风光!
去年,华夏名博圈的“十大名人”评选,他被列入“十大才子”之中,叫他意外且感动——没有花一文,便得这响亮名头,虽无一分钱的奖励,但这不可浪得的名头,还是有些个含金量的,几千博中,占得一席,岂不乐哉!
今年,中国大地网络文学艺术委员评他为 “中国网络十大时评写手”,哈哈,他没有花一两银子,得来个这般国字号的“十大”,
且有些小奖金,焉能不乐?于是,他也“有点儿沾沾自喜”(他自己说的!)
那发来的获奖词,可比莫言得的诺贝尔文学奖那获奖词好懂。这词曰:“紧跟社会热点,表达百姓心声。《中山龙吟》的博客,以其独到的视角,展示了博主缜密的思维,较宽的视野,犀利的文笔,得体的表述,得到评委会的一致认可。”
网络时评,有人下过如此严厉的定义:即首先发表在网上的评论。此论极端又不切合实际。正如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过路行人论短长一样,任何人都可评论一番。只拿首发权衡量,实在是有些呆鸟状。倒是登在《新闻战线》上的张东旭的文章,论得合体、透彻:“网络时评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包括原创首发和转载及二次多次再传播)的关于新闻事件或时事话题的意见性文章。”
网络时评,既为评论,自然当符合文章规矩。起承转合、逻辑结构、文字表达等,也必须讲究。博客一文,发得出去,尽世周知。如今中国5.5亿网民,10多亿手机用户组成的网络平台,足够网络时评大显身手了。此时,有个组织来评选“中国十大网络时评写手”,借风顺势,彰显正能量,又不图财,还倒贴银子,也算一件好事。
已经成为一种公民表达手段的评论形式,时评借着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为众多人所钟情。因此,网络时评写手的好文,那短平快,那酸辣咸,那精准狠,让人读了,时时有击节叫绝,直欲浮一大白之感!中山龙吟的时评可入此列。
那些借公共事件,写上只言片语,参杂几句国骂,插诨打科的文章,当然不能列入时评之列。语句蹩脚,泛泛而谈,以叙代论的文章,冠以时评名目,有伤时评清名。那专选低俗、露骨、涉性、刺激话题,拉来评论,面目可憎,更算不得什么时评。
读过“中山龙吟”博客里的时评,所论话题,皆都焦点,议论思维,反向居多。视角所及,异于常人。针砭时弊,呵护弱小,一腔正气。下笔论事,文笔老道。遣词精准,布局得体。
有人在探秘一番后,说他“更具思想者的特质”、他做博“话题万千,万千话题,但细细把玩,单一的极少,纠结的却多,很立体,横看成岭侧成峰,难识庐山真面目。”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山龙吟写的时评,当得起么?元芳,你看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