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2.997788.com/pic_auction/00/02/55/91/au2559142d.jpg
中国人历来极富有想象力。
嫦娥会升天入住月宫;梁祝会殉情化蝶;孟姜女会哭倒长城..........明知是假,却引得国人千年遐想万年流传,这就是充满中国式思维色彩的传奇。
桌上照见一盒烟,腕上窥见一块表,小偷偷出一摞钱..........本来事儿小,却能见微知著按图索骥,揪出一个个潜伏极深的贪官污吏,这就是充满中国式黑色幽默的现状。
神猴孙悟空有了确切的居住地,王母娘娘有了准确的出生地,潘金莲有了确凿的经营地.........子虚乌有的事儿,也会被诠释得有声有色斩钉截铁,这就是充满中国式逻辑推理的境况。
什么事儿,一弄成中国式,便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地热闹起来。
几天前,一个“中国式过马路”的段子,折腾得风风火火。这一条小小微薄,一日竟引起10万的转发次数。
连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也无比重视无比迅速地直播了起来,各种纸媒也又评论又调侃又反思又严肃地为这“发现”闹腾了起来。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可以说是折射出了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具有非常深刻而形象的现实隐喻”。著名时评人乔志峰用深邃的眼光点出了这个词组广阔的外延所在,也给人起了指点迷津的效果。
也有不以为然者,忿忿不平地纠结道:“对于行人闯红灯现象,“中国式’的标签贴得有些过于情绪化,反映出一些网民对国人某种‘劣根性’的偏见”。 我不知,这位为何如此。
“‘中国式过马路’,本身多有以偏概全、过度夸张之嫌;附和的万人同声,也有形式多于内容,喧闹终归寂寞的风险”。然玉的口气里也多含有不屑之意,直直地预测了这场喧嚣的结局——
“一面在虚拟世界“表演高尚”,一面在真实生活里“该干啥干啥”!这是真有明白人!真有顿悟者!真真教人犹如醍醐灌顶!
“中国式过马路”,这种晾晒让人感到脸红,因为谁都不是旁观者。我以为这才是清醒而理智的判断。
如此看来,无须扯出什么“中国人素质低”、“执法者管理差”之类的由头,从法律层面、道德范畴来费心折腾啦!
你在“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里吗?
倘若你的身影不在其中,你才有资格理直气壮甚至义愤填膺地去问:“元芳,你怎么看?”
正如我们也常抱怨社会风气之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身在此山中,就休得摆出一副超然出世状去抨击。虽然网络虚拟,但良心却是真的!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话题的热议,共鸣,实在是和红绿灯无关!
这些被在网上痛批为“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甚至“规则不公”的权力现实,都已经迎着红灯过了那马路了!
红灯高举闪闪亮,照.........(这里删去960个中国汉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