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img2.163.com/catchpic/F/F5/F5480AB227694F41DF310677F9EC66F2.jpg
如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望。
一卷书动辄几百数千,直令斯文人大叹阮囊羞涩,无缘亲近;一处景游览下来,没有足色的银子,休饱眼福,只能恨恨地大呼“行不得也哥哥”!
“五一”小长假,谁要萌生旅游休闲意,可真是件欲说还休的纠结事。
先看一份儿十个风景点的门票身价,便知此言不虚:
1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70元(套票680元)
2横店影视城255元(统票420元)
3张家界245元
4黄山230元
5威海西霞口230元
6九寨沟220元(旺季)
7布达拉宫200元
旺季(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门票200元,淡季(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门票100元。
8四川黄龙风景区200元
9曲阜三孔185元
10武夷山140元
唉,江山如此多娇,倒弄得国人“满目山河空念远,只因门票在眼前!”
伴随旅游旺季的到来,在门票调价三年大限到期后,神州大地,凡有风景处,只闻涨声一片!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
如此势头,谁还游得起?许多景点修炼成了“看不起的风景”,空负了那句“江山如此多娇
”的宏壮诗句!
倘若号称游圣的徐霞客生在当今,定无那三十年的访游幸事,也不会有16个省的足迹,更无那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问世。因为他没有公款可用,没有官家支撑,单单那景区的门票,就能让他吐槽!
诗圣杜甫也就传不下那脍炙人口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孔夫子也没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了。他们买得起那张登山门票么?一张门票当关,众多游客止步!
某门户网站的一项调查揭示,89.2%的网友认为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高涨。还有景区里的吃、住,也你争我夺跟风猛涨,让你进不去,吃不起,住不稳!有统计说从国内游客的情况来看,景点门票、交通花费占游客花费最大,分别达到21.92%、20.92%。即游客每花费100元,就有21.92元是门票开销。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员院长戴斌把国内一些主要景区过去6年里调整的幅度加以比较:九寨沟旺季价格从145元调到220元、张家界从158元调到248元、莫高窟从80元调到160元、井冈山从100元调到156元、黄山从130元调到230元。在过去两轮调价周期中,世界遗产类景区颇具世界大气,门票的价格整体上调了65.42%!而如今,新一轮的涨价又来了!你受得了么?
许多景区对于门票涨价理直气壮的解释是:游客数量的增多,景区管理成本增长,提高门票价格是为了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貌似气冲斗牛的涨价理由,实际上隐藏着地方财政对旅游门票收入的依赖;凸显了“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暴露了丑陋的“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心理。如此推手,如此动力,景区门票焉得不涨?
好的例子也有点儿,虽然凤毛麟角似地。
杭州西湖减少甚至免收门票,却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消费,拉动了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
早在2003年,杭州就提出“免费西湖”的理念,对环湖公园景点实行免费开放。至2005年末,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7家事业单位管理养护的80多个景点中,已有62个实行免费开放。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免费却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
这才是唱了一场大旅游经济的好戏,不辜负那句流传百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间俗语。
门票涨价该怨谁?
中国旅游景点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门票要涨价,不仅要经过批准,还需要有规定的程序,如听证、公示、审批等。如此一来,这有景就圈地,有门儿就收费,有缝儿就涨价的责任,难道还分不清么?
发改委定的那个“三年动一次”的政策,实在也是这门票涨价气势汹汹底气十足的始作俑者!
有网友愤愤地说:“景点是公共资源,原本不应成为少数管理机构的取款机。”
有网友酸酸地道:“祖国的大好河山,低收入人群已经被隔离了,口水流得起,梦中想得起,但现实却玩不起。”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不过14万公里,就有10万公里在中国。“物博”景点多,却一个个被圈进“保护圈”卖高价。此举真有“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霸道劲儿!
路,行不得;景,看不起;书,买不起。怎么办?人人“宅”起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