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连那“道歉门”,打败了法国伏尔泰!

(2011-12-16 07:30:10)
标签:

登报

道歉信

伏尔泰

六尺巷

小楠

糊涂

俱伤

分类: 世相辣评

                           强迫学生登报道歉大连一老师被解聘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被说成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

             一句语境吊诡,内涵歧义,近似诡辩的话,被各类人群在各种场合肆意引用、任意发挥。其实,真正能践行到如此境界的人,少有!

             近日,大连一个小学教师,就用自己坚强的行动,淋漓尽致地颠覆性地挑战了那伏尔泰!

              因为与同学说话间,说了邻班梁老师一句“彪子(大连方言,有傻子之意)”,大连市这名15岁小学生的家长,被梁老师逼迫纠结不已,家长只得花260元在报纸上刊登道歉信:“梁老师,我是××楠,我在这里为我做的事向您道歉,我知道我伤害了您,请您一定要原谅我。”

          小楠的父母曾恳求,由家长带小楠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检讨,无奈这梁老师誓死不同意。理由是,学生对老师非常不尊重,现在必须登报道歉。

             梁老师誓死不同意小楠的观点,又誓死捍卫了自己要求必须登报道歉的权力!

             思想家不如行动者!伏尔泰难敌这园丁!

             事情结局是那思想家和这行动者所未能料及的:那逼出来的道歉信11月12日见报,13日当事人梁老师便被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处以扣除全年校内津贴、依据规定解除合同的处理。

             这行动者的上司,迅速果断地用扣钱、解聘,釜底抽薪地诠释了伏尔泰那名言的不可行,大师名言被翻造一新,更实用了:“既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就要誓死捍卫我说话的权力”!

             行动的权力战胜了说话的力量,那老师行动了一下子,战胜了小楠和家长;区教育局行动了一下子,战胜了梁老师!

             反正,鼎鼎大名的伏尔泰败下阵来了!

      小学生说了一句“彪子”,无非是一句顽皮话;虽然不该,但被园丁宜将剩勇追穷寇般,痛打一番,倒露出了身为教师的无理、蛮横。此举虽然痛快了一霎,但他胸襟的狭隘,师德的缺失,也暴露无遗。自己的尊严没有得维护,落了个自毁名誉自断生路的悲切下场!

            那教师因了学生一句话,硬是将简单的事情搅得复杂十分;区教育局为了这道歉信,干脆把复杂的事情砍得简单利落!

            老师让学生登报道歉是有些过度惩罚的胡搅劲儿,但是,因为这点儿,就把老师的饭碗敲打碎,是否也同样有点儿过度惩罚的不负责呢?

         “在这一起看似很小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偏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总是难免,如何纠错本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不论是具体的老师,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交出合格的答卷,而是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在这样的示范下,学生们接受到的会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这位博友平静地全面地辩证地打开了“道歉门”,窥到了门里的真正场景,触到了事件的真谛。

              令人回味的“六尺巷”,给人无尽的教诲。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那教师办了件龌龊事,教育局办了件糊涂事,小学生受了场窝囊气!
            一扇“道歉门”,三败俱伤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