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河》拥抱凤姐,朦胧!

(2010-09-06 10:03:41)
标签:

凤姐

朦胧诗

延河

瓜田

易中天

拥抱

分类: 世相辣评

          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100/188/617/40168465.jpg

                朦胧了诗的人——“凤姐”罗玉凤

 

 

 

       流芳百世是名,遗臭万年也是名。千夫所指是因为有名,万民钦慕也是因为有名。

 

        如今,只要有名,不论好恶,一律能浪起来。

 

        于是,只要有了那个“名”,现在是个人就能登上声名显赫的老牌文学期刊。郭敬明的小说冲进了《收获》,是因名再出名;又一个名人也成功地闯进了《延河》,她就是江湖闻名的凤姐!

 

        一下子发表八首诗歌,且属朦胧诗!虽然刊载凤姐大作的今年第九期《延河》还未正式发行,但编辑部已经迫不及待风生水起地相当雄赳赳气昂昂地,在其官方博客里造势预热了:预告本期杂志亮点,凤姐8首诗,一篇量身定做的评论。 

 

         西安米不贵,十分宜居呀!网上一片惊呼,一阵惊诧,一通惊疑,一腹惊愕!

 

       网友所惊之处有二:其一,网络红人凤姐竟会写诗,而且还是朦胧诗。其二,一直走传统严肃文学之路的《延河》,竟也会和商业化的网络红人攀上关系,而且显出一付洋洋得意自命不凡之神态。

 

         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延河》水送来的欢乐吧!先看一首吧!

 

    从天空落下的黄沙 

    与这个世界无关
    与滚动的人群无关
    清洁工在收拾一个
    从树上掉下的橘子
    无家可归的橘子
     晨光中
     一只刺猬招摇过市

 

        说实话,学过几天中文,也喜欢诗歌的我,只得认真地承认:我先朦胧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

 

        这个罗玉凤——凤姐,说起话来牛气冲天:“我9岁开始博览群书,20岁的时候达到顶峰,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我。我现在看的都是一种社会人文类的,比如说《知音》杂志或者《故事会》,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面推三百年,往后面推三百年,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

 

       就这水平,就这底蕴,就这知识结构,你相信她竟会写出什么诗么?《延河》咋地如此热捧热盼这些凤姐手里“六百年之内”都无人“超过”的东西呢?

 

      那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派诗人,见了凤姐这诗,不知会击节呢,还是顿足?大约连那个口吐梨花诗的女子,也会不屑一顾吧!


       《延河》屈尊下就,凤姐荣登《延河》,实在可谓一桩低碳不环保的纠结事。

 

           《延河》发行量塌坡,发行量从20多年前的每期几十万份,猛降到目前的每期6000份——8000份。据知情人透露,几个月前,该杂志刚进行了一次改版,企图以此力挽残局,再现黄粱。凤姐的朦胧诗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登上《延河》的。

 

          悲哀呀悲哀,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文人的不幸!文学杂志想依靠红人宣传自己,以此提升发行量;文学界外的红人们,也想通过文学杂志,给自己树立“诗人”“作家”之美名,可谓各尽所能各取所取互利双赢。

 

         网络红人“凤姐”曾代言某胃药的广告片,并曝光两版样片。其容笑不可掬,其姿骚不动人,这据说挣了30万元代言费的广告,真怀疑厂家是不是先吃错了药!对凤姐代言某胃药的雷人之举,有网友真诚地戏道:“看了吐吐就好了……不用吃药。”此场景被网友誉为“必吐”镜头。B版胃药广告中,这凤姐身着红色低胸连衣裙,端着一碗“鸡腿饭”,呲牙咧嘴广而告之曰:“不管外面风雨有多大,我都能安心吃好每一顿饭。”有网友可惜而伤心地说:“鸡腿很香,广告很恶,可惜了这个鸡腿。”

 

       网友“代军哥哥”倒是另一个角度看凤姐的诗:“‘以人论文’的片面评价,制造眼球效应,是对“凤姐”的滥消费和乱解构。凤姐的诗作登上严肃文学杂志,不是凤姐在“做作”,而是围观者太娱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说何妨?虽然我不愿苟同这类说法,但也支持他说出来自己见解的权力。你说绵羊音刺耳,偏偏有人觉得是天籁之音,你奈他何?

 

     是“滥消费、乱解构”吗?是“围观者太娱乐”吗?

 

    

       朱小猪的观点我赞同:“凤姐、诗歌、纯文学这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火爆话题。在纯文学的冬季里,《延河》能够出人意料的把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很好的诗歌,是一次很好的新闻策划,或许真能赢得一点春意。”

 

      《延河》拥抱凤姐,能度过纯文学的冬季吗?答案还用得着说吗?

      名人写得诗就好吗?是图人名还是图诗名,山野村夫之人,也可为你“解构”!易中天,名人也!其写的《赠赵本山》诗,你看如何:“君唱二人转,我讲三人行。踏遍天涯皆芳草,满眼艳阳春。漫道晨昏短,但问耕耘深。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新。”意呢?韵呢?好在比凤姐优越一点儿之处是,人们可读懂一些。假如我写成这样,百分之百流传不到世上去!

 

       《延河》拥抱凤姐,是梧桐树招了金凤凰,还是老槐树引来黑乌鸦;是为了文学,还是为了孔方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凤姐嫁给《延河》,是才女大露诗情,还是狂女借机卖弄;是为了抒情,还是为了捞名捞钱,瓜田李下,其意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