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7.nipic.com/20100429/95187_172523071619_2.jpg
(图来自“昵图网”,谢谢网络。)
人们用“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赞美之词,夸赞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更倾慕他那“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前后出师表,一对:隆中对)的惊世才能和盖世功绩。
从此之后,神州华夏有几人敢拿诸葛亮来作比!
昨日,这一幕照亮了无数网民的眼球。一位名为“梦游王子”的网友在大楚网社区发帖,讲述他求职屡屡受挫的经历,质疑企业用人苛求工作经验。
“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求我有工作经验?真不知道现在这些企业是怎么想的!”这位华中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近期跑了3场招聘会,面试了十几家单位,几乎每家单位的行政、人事、策划、文案职位都要求有至少1年同行业同岗位工作经验,连餐厅领班都要求有至少两年基层工作经验。于是,“梦游王子”大发感慨,想起了诸葛亮。
几个月的求职艰难,使他从开始希望的月薪七八千元,逐渐降格到月薪2000元,再屈降至武汉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起薪1500元的平均水平。“这个底线,不会再降了”,王子无奈的表示。
大学生就业,已成了蚁族的心病,也酿成了社会的痼疾。毕业即失业的无可奈何,研究生、博士学非所用地卖猪肉、看厕所,更把大学生就业难的悲壮之歌,提高了两个八度。初出茅庐,不得赏识;屡屡碰壁,不得就业,实在令人同情令人怜。
招聘单位不体恤中国国情,非要守了十年寒窗,钻了几年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们,一出校园,就具有社会经验,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实战能力,实在是强人所难的苛求。
这位哥儿们,自比诸葛亮出山,勇气可嘉,胆气可贺,只是那话语中透出的清高和自负味道,又使人读出了他的软肋。
当年诸葛卧龙躬耕,并非毫无社会经验,只那对皇叔的一篇《隆中对》,纵论天下形势,剖析诸侯弱强,政治、经济、军事、人事、地理等等,无疑是他的经验之谈。三分天下的英明正确的论述,岂是一个只蜗居茅庐,不谙世事的书生能道得出来?人家刘备招聘诸葛亮,自然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诸葛亮不是应聘的冲锋陷阵的角色,而是出谋画策的高管。
如此比来,这哥儿们拿诸葛亮自比,实在有点儿懵懂味儿和荒唐劲儿。
企业需要经验赚取利润,学子凭着知识谋求岗位,俱是无可厚非的事。没有一个企业敢将企业前程寄托于一个只有书本知识,毫无实战能力的大学生。没有一个学子不希望毕业即就业,好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景。
但社会现实的残酷,市场竞争的激烈,叫人不得不都面对现实,不得不服从竞争。缺乏社会生存需要的经验,除了校园教育与社会的不接轨因素外,自诩有知识有资本的大学生,自我估量过高,期望值超前,也是一个就业不易的重要障碍。一出校门,就瞄准了比厅级官员也不低的薪水,难道在校园内竟不知“零工资”求职,保安岗位非博士不要的社会现实吗?比得了诸葛亮不出隆中,便知晓社会现实之状况的知识和经验吗?
时下不少的企业,大约唯一不缺的是劳动力。所以一出出无端抬高招聘门槛,压低薪酬待遇,把知识分子视作廉价苦力,拼命在他们身上榨取带血带泪的剩余价值的悲剧,到处上演。他们不讲承担社会责任,不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所以屡屡拒大学生于门外,把教育的不足和社会的不足无限放大起来,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企业壮大慢的双双不得赢的局面。
大学生不要自比诸葛亮,企业主更不要充当资本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