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没有情人的事!

(2010-08-15 16:59:30)
标签:

七夕

鹊桥

情人节

河汉

云阶月地

河鼓

牵牛织女

                 http://pic2.997788.com/mini/shopstation/picture/MB/00/0012/001248/MB00124890.jpg

        有民间俗语说:大棚菜乱了季节,电视剧乱了历史,商家乱了节日。纵观当下的世俗民风,此言当属到位之言。

 

       又到了农历七月初七,又是一阵子有说“乞巧节”、有说“女儿节”、有说“情人节”的热闹的时候了。

 

       这里冒出了一座中国情人山,且弄了个注册商标;那里造出了一串牛郎山织女沟,并煞有其事考证出他们这儿生活过,那儿活动过,俨然真有其人,确有其事。

 

       连上海的世博会也消停不得,陕西省忍痛割爱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为主题的场景设计,选择了“有故事、有人气”的华清池这一文化品牌,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缠绵悱恻“爱情”元素,塞进了世博会。

 

        多少年来,商家都把“七夕”炒得风生水起火爆异常。只可惜,没有一点儿文化气味,没有一点儿爱情外延,只认准一个“钱”字,只认准一个“吃”字,把个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当成了促销商品的好武器。

 

       这和中国人把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传统节日,都能演绎成吃喝玩乐的消费热点一样,文化节统统成了美食节,购物节,这“七夕”更是被糟蹋得惨不忍睹,“中国情人节”,被一些人叫得震天响。

 

          一个离散情人凄苦的忌日,一个流传弥久的苦情悲剧,硬要注入甜甜的爱意,蜜蜜的浪漫,胡乱演义,煎炒烹炸,不为爱情只为钱,其荒唐、荒诞、可叹、可悲,可见一斑。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颇有感触地说:“面对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和鬼节等西方洋节的盛行,反观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正在沦为一个个美食节、食品节,尴尬的现状应该让我们反思。我们到底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而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还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节日而淡漠了历史尊严与文化的情怀?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明白,找回自己的节日,并重新树立这些节日的魅力就是一句空话”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古代民间“七夕”就是这个样。

 

     七夕”乞巧,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而后加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七夕”似乎更美丽更浪漫了,节日的气息似乎也更浓烈更文化了。


 

          李清照的词于动人之间,藏满了凄苦: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秦观的《鹊桥仙》从牛郎织女的故事里体味到的是无奈的滋味,强说着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即便如此,“七夕”的文化背景注定了它成不了、也不是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仑丁日”。

 

       一个博友解读的准确到位:“古罗马的基督教殉难者留给后世情人们云开雾散的解放的爱情,悲壮的故事之后便是轻松;而华夏先民传说中的情人们,却要永生相望、相守。他们没有拼死拼活的激烈,却留下了永恒的沉重的悲情。”这就是中国的“七夕”的本质,“七夕”的内涵。非拉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祝英台类比,非要说那缺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美”,非说灰姑娘的爱情纯洁无比,那只是文人们的想象驰骋,和中国民间推崇的真挚情感、忠贞爱情豪无关联。

 

 

          宣称“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现代爱情,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绵长无声的爱情之美,理解不了中国人爱情里蕴含的忠诚、道义、伦理!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得好:“将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对民族传统乞巧节的片面认识。七夕又称“乞巧节”,在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巧节、技巧节、智慧节,这与悲剧性的、内容简单的西方情人节是不能等同的。”

 

        其实,这“七夕”加入了牛郎织女也好,像端午节里加入了屈原一样,中国的元素,传统的成分,文化的诠释,只是别把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情人”味掺和其中。  

 

   呼吁把“七夕”定作“中国情人节”的人们,有文化、通历史、懂爱情吗?别让每年的2月14日洋人的“情人节”,搅得你数典忘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