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粽子何须权力来包裹!

(2010-07-01 15:16:49)
标签:

美食

粽子

质量分数

民俗

粽叶

韩国

美女

思密达

分类: 世相辣评

            http://www.zynews.com/images/2010-06/12/xin_5406071215411632457011.jpg

                思密达粽子门——韩国美女留学生教中国人吃粽子的礼仪

         “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词人笔下的端午节总是显得那么深厚与大气,那么隆重与悲壮。

             

         文人学者们谈节论吃,谈的是文化,论的是文化,吃的也是文化。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吃同样的食物,只管图个果腹,无甚大俗大雅之别。文人们却不然,人家玩味的不仅是食物的味,而更是食物的意义与象征。

 

         这吃食一入商家官家眼帘,则更是别有一番洞天。

 

         单单一枚粽子,就能让他们弄得个朝野不安。

 

       宣称将于明年端午节出台的《粽子国家标准》,让人们早早地闻到了节的浓浓气息。

 

        2005年商务部正式行文昭告天下的《粽子行业标准》,就已经郑重其事无比严肃地把什么叫粽子,用黏黏的词规定了出来:以糯米或其他谷类食物为主要原料,中间裹以(或不裹)豆类、果仁、菌类、肉禽类、蜜饯、水产品等馅料,用粽叶包扎成形,经水煮而成的制品。

 

          粽子的感官指标、理化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列了个密不透风无懈可击。只去学一星半点的“标准”,你定会生出未闻粽叶香,已觉胃翻江的感觉,例如标准曰:肉馅粽子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必须大于或等于2%”、“脂肪质量分数必须小于或等于17.5%”,以及粽子的干燥失重质量分数要小于或等于55%等。哎呀呀,这些东西,休说普通消费者难解其中含义,就是生产商,也被这弄得难分难解难理喻,呆成个丈二和尚,这粽子的馅,还会调制么?还有呢!馅里边的酸价、过氧化值、砷、铅、黄曲霉毒素......一律严格限定,精准要求,真是热闹极了。

 

           粽子,这么一个极其个性化的大众食品,有必要由国家去硬性制定关于南北粽子的标准定义么?有必要明确规定如果在糯米中添加其他杂粮时应符合的条款项目,甲乙丙丁么?你就不怕重蹈辛辛苦苦制定了《馒头国家标准》却落了个胎死腹中的下场么?

 

          年的馒头国家标准,洋洋洒洒细细密密定出了馒头的卫生指标、面粉含量、水分含量,而且指定,馒头的形状必须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没有褶皱、斑点”,否则,不许叫“馒头”。结果,在一片讨伐声中,这标准只好偃旗息鼓的离开了尘世。还有“过桥米线”、“毛氏红烧肉”,不也沸沸扬扬地搞了统一标准,得了个无人理睬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几十种粽子几十种吃法,你何必都要搞成千粽一面,千馅一味呢?

 

              况且,即使粽子标准出台,谁去盯着厂家中规中矩地按照标准包粽子?谁去看着商家老老实实卖粽子?三鹿奶粉,标准不可谓不细不多不严,结果,毒倒了孩子,吓坏了家长,惊扰了中央,一个“执行不力,监管缺位”就搪塞了这场大祸。如今,粽子又要步其后尘,何等可笑,何等可怕!谁来监管粽子,谁来执法,别让伤心的往事换个方式又重演一遍。

 

          民俗自有民俗的形式,民俗自有民俗的内容,权力何须来管!权力解决不了粽子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隐患,却能抹杀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没有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消失了民俗民风的特有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吗?

 

         倒是那个韩国美女留学生要教中国人吃粽子礼仪程式的帖子,把几亿网友惹极了,一通口诛笔伐,把矛头指向韩国人说中国人不重礼仪问题上。静下来想想,也不必大动肝火,我们也该认真思考应如何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事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热爱继承不应流于表面,不应陷入肤浅,了解、熟悉、记忆端午节传统习俗的内在意义,从心底里蕴藏一份真情,这岂是权力介入就办得到的事?这粽子如此,那清明、重阳、中秋也应如此视之。

 

          权力干你该干的事吧!

 

       民俗按传统的味儿走下去吧! 

 

         有一个《食品卫生法》,有一个《产品质量法》,执行好了,粽子的质量、卫生也用不着这标准,那指标的可怜无不补费精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