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100628/8653f56531.jpg
古文奇才——江苏如皋考生
年年高考作文,总不乏惊艳佳作。
殷墟掘出的甲骨文,挺着深奥而华丽的模特步,迈进了高考试卷。
诗经离骚汉赋唐诗,飘着动听典雅的韵律,吟进了高考试卷。
于是,高考作文,闪现出一道道特立独行鹤立鸡群似的风景线。
今年高考作文,更有石破天惊之作,又现剑走偏锋之人。江苏如皋学子王云飞,一篇《绿色生活》的考场即就作文,惊倒了阅卷教授,难坏了古文专家。惊叹,欣赏,好奇,力挺,网络,纸媒,笔录,嘴传,生生将一篇学子专为用来敲门的砖,瞬间弄了个名满域中,几欲酿了个洛阳纸贵。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a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游沴然。”从作文里截得一段,我但觉,字似有可识者,句鲜有能解者。
只好说文解字,缀之成句,横看侧视,以图窥出个庐山真貌。此段白话大意为:“ 我所梦想的是,河流清澈,杨槐青翠,田园秀丽,柳榆葱笼。芳树丛丛野草茂盛。看见柳枝,但人们不折;看到草坪,但众人不踏。每天驾着马车,飞扬在街巷之间,眼睛不再昏暗,鼻子不再堵塞,鸟不怕人,鱼游得悠然自得。”
此文一出,阅卷现场惊呼连片。“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页!”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怀着欣喜、钦佩、惭愧之心,高调褒奖。
他表示: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还不算什么,毕竟是高考作文,切题,才是第一要务。这篇文章,熟练运用“恰到好处”的古文,紧扣“绿色生活”的主题,“古为今用,十分切题。”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也对此生极度赞扬,他放言:“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
这专家擅长倒弄老祖宗留下的古奥文字,个个有八斗之才,传道授业解惑,释古文诠古意,好生了得,但面对王云飞此文,所显露的心悦口服五体投地态,也着实让我辈更有望尘莫及之感,顿生不识之无之憾。
这个喜读绝唱的《史记》、深奥的《尚书》,翻烂了《资治通鉴》的农家小子,这个考理科而玩文科的学子,给了人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一个半小时,竟挥洒成文,古文新意,切题中规。用字罕见生僻,遣词骈散相间,起承转合自然,谋篇行云流水,堪称上上乘稀世之作。
6月28日,东南大学捷足先登,副校长刘波给王云飞颁发了将红色的预录取通知书,他的绿色生活即将在曾是《永乐大典》、《昭明文选》的编撰地东南大学校园开始,这也是一桩六百多年的文脉承继,书香不淡的盛事。
往年高考,也见文言文在考察习习生辉,偶然问世,便引起轰动。《赤兔之死》曾以满分作文,引得夸赞多多,并由此使无数学子叹服,追慕,继而纷纷起而仿效,一时间,竟有“作文不古,分数难补”的校园俗言,流传开来。
此情此景,令人亦喜亦忧。
喜者,此生天资聪颖,古典根底深厚,“
孺子可教也”,遇伯乐慧眼识英才,使之脱颖而出。
忧者,恐因此惹出些个走火入魔,画虎不成反类犬者,生出些文白相杂,佶屈聱牙的怪异文章,岂不坏了为国拔擢良才之初衷。
喜者,此乃母语一大幸事,对母语的教学,有激励作用,是在民族文化认同上的一大进步,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忧者,这与倡导白话文背道而驰的浪波,或可颠覆了高考作文意在考察文字使用能力,而非某种特殊能力的正道。
巴蜀鬼才魏明伦,是写“现代文言”的高手,他对今人以文言衍成文章,自有独到见解,他说:“不妨‘拿来’,适当继承,大胆变革:取其简明精炼、骈俪上口等等优点;去其艰深晦涩、堆砌僵硬等等缺点;或用偶句而放宽声律,驱遣形式而服从内容”。此言移来比论高考场上的这古文昂扬的景象,似乎不甚切题,但却似如民谚所言鞋大鞋小,样子不差,隔行不隔理么!
此风可有不可长!此生可贺不可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