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报告了,你良心过得去吗?难道你的智商就停留在13岁?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乱说 |
在我的中学时代,总会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神奇现象。
那就是老师总能莫名其妙知道一些班里的秘闻、了解学生之间的所有动向。
比如说你和一个女生好,好到什么程度,
你下学没回家去了哪?和谁一起去的?
你偷了家长几块钱,买了点什么东西?
同学们之间很隐秘的外号,老师全都知道。
老师既不是克格勃也不是FBI,但他什么事都能了解,
这些经历都会让你产生恐慌,你细细地去了解,结果发现,老师或者说上级之所以了解这一切,是因为你身边有人打小报告。
许多年后同学聚会,问起最恨周围什么样的同学,大伙异口同声地说打小报告的。
学过行为心理学的都知道,道德发展理论中指出,打小报告的行为在13岁以下的儿童里最为常见。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个体原则的认知并不明确,因此会用这种行为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进而讨好权威并拉近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个热衷打小报告的人的心智发展都停留在了儿童时代。
这种人成年以后依然会热衷于打小报告,用这种损人利己的龌龊办法来达到自己某些目的。
我说的这些实际上是昨天一件小事触动了我。
高考能有多少次,中考只有一次,即使考不上高中,考技校也是要分数的。
90%的家长要求学校老师补课,经过商议,补一节课每个学生只交三块钱,现在三块钱连斤青菜都买不了,既使一个班有40来个学生100多块钱够干什么的?
而且这种行为是私下组织的,并不是官方强制的,有个别人也许不想让自己孩子补课,就往教育局打了个小报告,上级领导马上叫停了。
你不想花这三块钱没关系,你有钱你可以一次300块钱找人在家1对1的补习,也可以跟老师或学生家长们的沟通,你不参加没人强迫你。
你这一个小报告祸害了大伙都无法进行正常的补习,为了你能省三块钱,就去毁坏许多孩子的前程,你良心过得去吗?
难道你的智商就停留在13岁?
心理学指出,尽管不少打小报告的人会将自己的行为美其名曰“吹哨人”,但事实上他们的打小报告行为,与“吹哨人”的定义没有半点儿关系,而是几乎等同于告密的习惯。
“吹哨人”为了警视别人的错误行为,而告密者只为了自己的弱小利益而毁掉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一个团体的利益。
翻开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对告密者,既需要告密者,又会严酷的惩罚告密者。
我刚读完一本马里奥索普的《西西里人》,意大利西西里黑帮对告密者的处罚就一个字,杀!
即使现在法制社会,恐怕这社会也容不下一个卑鄙的告密者。
现在,甭管是社会还是企业在打小报告这件事上跨越了年龄、身份和地域,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显学——打小报告的都该死。
网络上公开攻击打小报告者的言语创新,从诅咒对方命运到抽象话辱骂层出不穷。但这种愤怒有时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甚至会酿成惨剧。
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一位35岁的男子因有嫌疑打小报告,被同事用水果刀连刺数刀死亡。
打小报告者虽然暂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当你洋洋得意地把自己自以为辉煌的战绩告诉孩子的时候,等于把孩子训练成一个危险的告密者,无意中把孩子推进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潭,给孩子将来平添了许多危险。
打小报告等于告密,告密就等同于背叛。
在但丁《神曲》中,地狱最深的第九层关着犯有背叛之罪(出卖家人、客人、恩人、)的人,这些罪恶深重的人被冰封、被恶魔撕咬。
喜欢打小报告的人你读读神曲,你怕了吗?
打小报告的,你给我站出来!
不读外国人写的神曲也行,咱们老祖宗说过:每个人头顶三尺有神明。
打小报告做坏事总会有报应的。
等着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