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关于自我欺骗的思考碎片

标签:
文化杂谈时评 |
分类: 乱说 |
人总是在自我欺骗自己,本来两口子夫妻并不和睦,男人有外遇很少回家,周围人都知道她也能感到,只是不敢去证实,男人回家偶尔和她在一起,男人只是觉得良心受到谴责,上床和她耕种一下自留地。
她内心总是压着一股无名火,又无法在生活中发泄,只能生活中为人尖刻,上网乱喷,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生活压抑的事实,这是心理焦虑后的行为,可她并不承认,告诉别人,我们两口子好着呢,生活非常和睦。
2
一个生活毫无规律,晚上不睡,早晨起不来的主。
他希望自己每天能早起,开好了闹表,但铃声一响,他顺手就摁掉继续睡,即使睡到上班迟到,他也能理直气壮的安慰自己:人的睡眠要充足,否则对身体不利,也会影响工作。
3
一个人本身意志品质薄弱,平时又不好好锻炼身体,跟风办了一张健身卡,去了几次,累的再也不想去了,开始理直气壮安慰自己,训练一次肌肉需要72小时才能恢复过来,连续高强度训练对肌肉生长会很不利。
最后一拖在拖再也不去了,还能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生命在于静止。
4
原本婚姻已经名存实亡,离婚才是最好的选择,本应该当机立断离婚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但她只是经济上太依赖对方,自己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又不想出去闯荡锻炼自己。
这种人会时时安慰自己,我曾爱过他,现在也依然爱他,毕竟他是孩子他爸爸,诸如此类的安慰,会找出一千条。
5
自己天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但自己又常常违反道德低线,安慰自己,用一句话就掩饰:人孰能无错。
6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生活中自我欺骗无处不在,生活细节上也不吝惜撒谎,从体重到身高,到日常生活,处处在自我欺骗,自我撒谎。
他们自我欺骗自己去相信错的,而拒绝相信真相。
7
当一个人缺乏内心真正力量的时候,才会对自己撒的谎,无法面对和承认,撒谎一千遍就变成了自己所认为的真相。
慢慢形成的,只有在自我欺骗当中,才觉得活得充实的,幻影式的生活方式。
8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提到,幼年时候精神创伤,会时刻影响到成年后的自我。
一个儿童幼年常被父母忽视,他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吸引人,成年后为了让别人喜欢,他就想变得完美无缺,他追求完美时的行为,偏激的让人觉得生厌。
小时候精神上受到了重创,孩子无意中会学会求助食物来排解内心痛苦,成年后很难维持自己的体重,因为吃的东西和生理需要毫无关系,只和内心的焦虑有关。
这一点我时常观察和研究我儿子小胖球,他妈妈突然去世后,他开始非常压抑和焦虑后,食量变得巨大,不停的吃东西,他贪吃的叫你无法阻止,这小家伙的肥胖,我认为属于精神理焦虑所引起的肥胖,我试图在减缓他焦虑的同时,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帮助他减肥。
但前提他自己必须有坚强的决心和意志,现在还无法办到,我希望他在青春期以后,会有一个意识觉醒,从思想上有个飞跃。
9
尽管我们每个人幼年经历不同,我们所受到的一些心理创伤都反映在成年的谎言里。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的自我欺骗就是固有的认知和判断
问题出来了,我们这么频繁的欺骗自己,有时候往往毫无觉察。
佛罗伊德也指出,撒谎是一种自我防线之一只保护核心自我意识,不受某些信息伤害。
否定,拒绝相信事实。
比如我原来经常熬夜,12点以前没睡过,我常常欺骗自己和别人,我没有熬夜啊,我在广东时候12点才出去吃宵夜。
10
原本做的事毫无理性,却常常用理性化创造理由原谅自己。
比方说网络喷子,他们都会说:你有写作的自由,我们有喷你的自由。
原本走路不注意撞到别人,还跟对方怒目而视,我才不会给你道歉呢,人那么多,谁都可能撞到谁。
当别人无意中撞他时,他马上就会蹦出来:走路长点眼睛。
人习惯将自己的不满归咎于他人。
本身自己做事毫无底线,不够意思,却说别人:你根本就没有把我当成朋友。
工作中,凡是出现错误,一定要拉上垫背的,把责任都推卸给对方。
人可以很理性的创造理由来原谅自己,但是不会原谅别人。这就是意识扭曲。
11
关于意识扭曲,我也常常暗示自己,我注定要孤独一生。
在感情问题上,我把自己做错事以后,引起的分手,归咎于宿命。
我从小听奶奶说过,我刚出生百天的时候,奶奶抱我去南京鸡鸣寺,找一个老尼看过。
老尼说我将来注定孤单一生。
这个不经意的小事,一直在潜意识里暗示着我,扭曲了我的意识。
我常常从认识女人,相爱到分手,分手后,用相爱只是泡沫,我注定要孤独一生来欺骗自己。
潜意识十分强大,让我无法左右自己,
12
我有时候常常干一项工作没干好,马上就在意识中产生了欺骗自己的理由,理由很简单:这里工作不适合我。
13
我们就是自己的心理观察者,即使我们现在承认一直在自我欺骗自己。
我们会花大量时间,忘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自我欺骗,平时基本上回避审视自我欺骗所带来恶果的责任。
14
即使那些教育权威,教育理论家,也把许多复杂的问题,用自我欺骗的方式归纳得非常简单。
比方说一个孩子,犯了什么错,就直接归纳于家长。
用一句话就能把所有的教育理论全部概括:有什么孩子就有什么家长,改变孩子,就得从家长改变开始。
这样断然的下结论,变成固定的权威定理,就省得去研究千差万别的孩子的内心状态,把树上没有一片相同的绿叶,变成树上的叶子都是绿的。
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教育书籍,让作者赚的盆满体盈,
让教育家变得省事,让学校老师便省心,让家长一下子变得非常自责,茫然和束手无策。
从自我开始改变,这句话好说不好做。
中国有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嚷嚷着要改变自己的人,你先来试图改变一下自己。
如果你都改变不了自己,你就是用忽悠的方式欺骗别人。
15
我静下心来,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自我反省,给自己心理分析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人们对心理治疗存在偏见,认为疯子才会需要做心理治疗。
有这种观念的人也在欺骗自己,因为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心理脆弱需要极大的勇气,敢于展示自己心理的人有可能变成心理强大的人。
这关系到我们是用说谎来保护自己,还是用谎言来伤害自己?
是直面生活还是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