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和富贵造就舌尖上的美味    宁宁找乐

(2014-06-11 03:43:39)
标签:

手机博客

美食

分类: 美食

 

 

    近来《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介绍了许多民间美味,有时候给人一个错觉,好像民间美味都源于老百姓,这个观点我不信,你想想,那年代老百姓都吃不饱,那有闲心去琢磨吃好,只有富贵人家戓有文化的人,才会追求舌尖上的美味。
  

    早年我开过一家小饭店,朋友推荐来一位厨师,翻起炒勺上下飞舞,灶上的活很麻利,就是炒出来的菜一点也没味,我后来知道,他来自附近的贫困革命老区,从小温饱都解决不了,逢年过节才能够吃上块咸肉,出来饭店打工,一直在后厨,虽然用心苦练后,手脚麻利了,但炒菜不过是照猫画虎,舌头只能尝出咸淡味,对食物的鲜香味根本没有感觉,他主厨时生意清淡,基本没有回头客。
  

    我饭店旁边,有个军工单位的宿舍,里面有许多云南的军工,大多数来过我饭店,但都被吃跑了,偶尔有几个点盘凉菜喝酒的到是经常光顾,我和一个叫于胖子的云南人混的很熟,有次他请云南籍的工友们吃饭,于胖子要求自己上厨炒几个菜,账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我在大堂里招呼客人,于胖子喊我一起喝酒,我进包间先吃了几口菜,一吃不要紧,立马赞不绝口,于胖子得意得告诉我:你这里没有我要的食材,这几个还不是我的拿手菜。
  乖乖,就冲这几个菜我要是客人,也会成为这饭店的常客,我马上要求于胖子休病假来我这干,不谈工资,跟我利润分成。于胖子欣然同意,但要求把饭店改成云南米线馆,有些食材必须从云南订货,原来的厨师可以给他配菜当下手,但必须服从他的领导。

  于胖子家景殷实,从小跟父亲在许多饭店里吃着长大的,他父亲就烧着一手好菜,同时也教会了于胖子,于胖子对舌尖上的感觉很有独到之处。
  于胖子上厨后,给饭店带来了生机,许多人就是冲着他正宗的云南风味来的,于胖子不是职业厨师,灶头上的活不利索,忙不过来时,让原来的厨师帮着炒,虽然于胖子在旁边指导,但是味道大打折扣。
  炒菜这活,有时候靠的就是一种徽妙的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对美食的精细和味道的追求,是有闲有钱阶层的事,吃不饱的穷人找不到感觉,弄不出什么花样,更不会创建一道美味的名菜。
  

    历代名菜,就说西湖醋鱼吧,创始于宁氏兄弟宁老大的媳妇宁嫂,宁氏兄弟表面上在西湖边打鱼为生,实际上是满腹经文的读书人,宁嫂也出身于书香门第,虽然是宋高宗吃美了,让西湖醋鱼名扬天下,但还是源于宁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对美食的无懈追求。
  顺便一说,那个宁老大肯定不是我,宁嫂更不是我家大象。
  

    东坡肉:苏东坡喜食猪肉,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曾逗趣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元右四年,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筑堤建桥,疏通西湖。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太守,抬猪肉,挑火酒来慰劳。苏东坡收到了猪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送给每家每户。但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然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之,此后被人们命名为“东坡肉。”
  

    “松鼠桂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些镇江、扬州地区传统名菜,都出自始于隋朝御厨之手,到了唐代,一天,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几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拍马屁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就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
  看看,这些名菜不是出自文人墨客,就是出自皇宫御厨之手,你要说叫花鸡到是出自社会最低层老叫花子之手,但叫花子至少是嘴馋的闲人,没准是武功盖世的大侠洪七公。

  曹雪芹少年时锦衣玉食,后来才家道中落。曹雪芹才华横溢,笔下的饮食如此风雅迷人,精致美味,他借日常饮食与趣事,尽情表现当时的人文景观,社会风貌。
  你想象一下,如果雪芹从小一直家境贫寒,他就无法写出菊黄蟹肥时,大观园中螃蟹雅集;夏日炎炎中,莲叶羹去火,玫瑰露美颜;瑞雪纷飞时,妙玉用五年前的雪水,煮梅香清茶;曹雪芹不是从小浸润在美食中,咱们就看不到脍炙人口的红楼梦,只能看到一部红楼噩梦。
  所以说只有文化和富贵才能造就舌尖上的美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