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动风食物禁食或少食
(2018-02-05 06:58:43)
标签:
动风食物杨忠明新浪博客自闭症精神病杂谈 |
过年期间动风食物禁食或少食
何为动风食物?
动风是一种典型性与食物有关联的病症,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阴虛过敏,因此在的饮食中,存在很多食物是不能进食的。
忌食食物
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是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00—1000毫克)不能吃。
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即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核酸中,较多食品中含量较高。嘌呤在体内参与蛋白质及DNA合成,也是核酸的代谢中间产物。经体内经代谢生成终产物-尿酸。血中的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产生量和排泄量之间的平衡,如果尿酸过多,而排泄减少,可能引起高焦虑
高嘌呤食物有:
豆类及蔬菜类:黄豆、香菇、扁豆、紫菜。
肉类:家禽及家畜的肝、肠、心、肚与为胃、肾、肺、脑、胰、等内脏、肉脯、浓肉汁、肉陷等。
水产类:鱼类(雨皮、鱼卵、鱼干以及沙丁鱼、凤尾鱼等海鱼)、贝壳类、虾类、海参。
其他:各类酒及啤酒。
也就是说,小儿忌食食物有动物家禽内脏,海鲜、海参、虾和海苔,甚至包括广东生产的海苔饼干
值得指出的是食物的嘌呤含量只是一个参考,食物的科学选择,应依据中医食疗药膳原料的性能。请参看杨仲明著《成功者养生之道》
比如牛奶属于低嘌呤食物,小儿的营养主要是通过奶类食物中获取的,一般比较适宜小儿的主要是牛奶以及蛋类食品,其中酸奶就是牛奶产品中的一种,而且许多孩子歭别喜欢酸奶。
厂家也大肆鼓吹酸奶的营养价值,认为特别适合老、弱、病、妇人和幼儿服用。但依据中医的观点,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也就是对于小儿肝盛脾虚之体,食疗的原则是“省酸增甜”。而牛奶中含有的乳酸,容易助长小儿的肝气,损及小儿的脾脏,增强小儿的焦虑,甚至引发小儿的肝中风、脾中风,导致自闭、多动、抽动或秽语。
其实酸奶也不一定适合所有老、弱、病人,因为牛奶中含有乳酸,容易干扰到痛风病人体内尿酸的排放,从而起到加重病情的作用。
而今,不少美国医生不让自闭多动抽动的患儿吃奶制品。因为血液检测结果表明奶制品会加重患儿的精力不集中现象。会导致患儿在学校不遵纪律。
又比如黄豆,黄豆属于高嘌呤食物,按说多动与抽动的患儿不宜食用。
但从中医的性能说,黄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益血补虚,解毒。对于脾虚少食,湿痹拘挛,即多动抽动的儿童,豆浆、豆奶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
且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速度快。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食含铁量多的食物。人们对黄豆的食用价值做过许多研究,除主要能补充有关营养素外,由于含铁量多,并且易为人体吸收,故对儿童生长发育及缺铁性贫血极有益。
概而言之,小儿忌食食物除动物家禽内脏,海鲜、海参、虾、海苔、紫茶和酸奶外,还有: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辛烈刺激性饮料,正如明•李时珍所说:“烧酒,纯阳毒物,与火同性。”说明其火热之性,独冠群物,有苦温燥烈,蕴湿生热之弊。所以小儿切勿饮酒。青少年心病患者也不宜饮酒。
啤酒。虽然其酒精度远低于白酒,也不如烧酒辛烈苦温上火,但啤酒中含有多量的嘌呤物质,故小儿也不宜饮。青少年心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不宜饮之,尤其是晚上7时左右应避免喝酒,以减轻对肝脏的毒害。
狗肉。为温补性食品,又含有嘌呤类物质,《本草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
羊肉。羊肉味甘,性温热;有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之功效。小儿肝常不足,脾常不足,阴虑过敏,羊肉壮阳,不可食之.
韭菜。又名壮阳草。韭菜味辛性温,有温阳散寒、宣痹止痛、化瘀止血之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阴虑过敏,韭菜壮阳,不可食之.
花红。又名小苹果,俗称海棠、沙果、蜜果、林檎,味酸甜,其性收涩,闭阻经络血脉,这对小儿和心病患者不利。如《千金•食治》中说它“令人百脉弱”。《开宝本草》也认为:“不可多食,发热涩气,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所以,小儿和心病患者忌食。小苹果歌儿小儿喜欢唱,但小苹杲不能吃
龙眼肉。性温热,多食易助热上火,壅滞经络,同时它也是含有腺嘌呤的食物。《本草汇言》说它“甘温而润,恐有滞气”之弊。《药品化义》认为龙眼肉“甘甜助火,亦能作痛”。因此,小儿与青少年心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胡椒。民间及历代医家均认为胡椒属辛辣刺激性食品。如明•李时珍指出:“胡椒,大辛热。辛走气,热助火,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若食胡椒,助热动火,势必加剧病情,故切勿食之。
桂皮。即中药肉桂。性大热,味大辛,有“小毒”,为常用的芳香调味品。但多食久食,有助热上火、动血伤阴之弊。所以,《药性辨疑》中就曾说:“肉桂,性最烈,不可多服。” 忌食之。
有关网上小儿食疗的谬传
网上谬传小儿吃番茄会多动、抽动,小儿吃糖会生痰
番茄味甘、酸,性凉,微寒。能清热止渴,养阴,凉血,归肝、胃、肺经。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可治口渴,食欲不振等多种疾病。网上所传小儿吃番茄会多动、抽动,纯属谬传。不过小儿吃番茄,建议熟吃。
旅美中国学者、康奈尔大学刘瑞海教授领导的小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至少对番茄来说,熟吃比生吃总体营养价值要高
不吃未成熟的西红柿:因为青色的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有毒番茄碱,孕妇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
不要空腹吃:西红柿含有大量的胶质、果质、柿胶粉、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这些物质容易与胃酸起化学反应,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阻塞胃出口引起腹痛
网上谬传小儿吃糖会生痰,不少医生也人云亦云,吓得不少父母害怕孩子吃糖。小儿为什么容易生痰?恕我直言,一百个医生有九十九个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小儿容易生痰,是因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常有余,阴虚内热,炼液为痰;脾常不足,脾虚湿困,聚液为痰。对干容易生痰的小儿,食疗法则,柔肝健脾。也就是说,小儿的饮食应遵循“省酸增甜”的原则。小儿吃甜食有利于健康。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养性重在养肝,养肝必先养脾。严格限制小儿吃甜食,实为当今天下第大一愚昧,
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就是凡事不能太过。小儿吃甜食有益于健康,但也不能太过。
张仲景言:“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小儿食疗推荐的肉类食谱
小儿食疗忌食食物有动物家禽内脏,海鲜、海参、虾、海苔,酒,羊肉,和煎炸辛辣食物。
那么小孩适宜吃什么?
大凡食疗,首重果实,其次蔬菜,其次谷米,最后是禽兽鱼虫。小儿亦是如此。
不过,小儿似乎天生就是食物动物,喜欢吃肉。
有人说"我们家小儿至今不吃蔬莱。"这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大人的愚昧,忽略了小儿饮食习惯的培养。
今天,谈谈小儿食疗推荐的肉类食谱
猪肉。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之功效。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适宜小儿的食谱有汽水肉、猪肉小馄饨、藕炖排骨汤、三宝猪肉汤(用料猪肉500克,百合、莲子各100克,红枣20枚,蜂蜜、冰糖各适量)、猪肉碎蒸蛋、白莱猪肉炖粉条、藕丁猪肉煎饺、猪肉白莱包和猪肉芹莱锅贴。
鸭肉。鸭肉味甘性凉,有清肺解热,滋阴补血之功。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所以,鸭肉是小孩食疗禽类佳品。适宜小儿的食谱有土豆鸭肉、冬瓜鸭肉汤、冬瓜焖鸭肉、鸭肉粥、北京烤鸭、红烧鸭翅、萝卜焖番鸭、洋葱沙嗲鸭、芋头烧鸭、莲藕烧鸭肉、板栗烧鸭、山药焖鸭和丝瓜焖鸭。
鸡肉。鸡肉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小儿用鸡肉食疗,忌煎炸,且不可多食。适宜小儿的食谱有宫保鸡丁、鸡丝凉面、耗油鸡丝炒米粉、土豆烧鸡、莲子炒鸡丁、绿豆芽炒鸡肉、鸡肉炒粉丝、鸡肉烧冬瓜和红烧鸡翅。
兔肉。兔肉味甘性凉,有补中益气,滋阴凉血之功效。适用于阴虚失眠,热气湿痹,脾弱气虚等症。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少胆固醇的肉类。其含蛋白质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有“荤中之素”的说法。兔肉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脑益智的功效,是儿童、少年、青年保健之佳品。适宜小儿的食谱有松菇烧兔肉、兔肉南瓜饭、红枣炖兔肉、粉蒸兔肉、芸豆烧兔肉、萝卜烧兔肉、宫保兔丁、冬瓜兔肉汤、山药兔肉汤和鹌鹑蛋炖兔肉。
桂鱼性平,味甘,有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血,疗虚损之功效,加之刺少,肉质细嫩,极易消化,是脾常不足儿童食疗首选佳品。、适宜小儿的食谱有清蒸桂鱼、红烧桂鱼、番茄桂鱼浓汤、豉汁桂鱼、桂鱼汤和怀山薯泥蒸桂鱼。
鲤鱼。又名鲤拐子。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安胎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妊娠水肿等症。鲤鱼肉质细嫩鲜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传统年节喜庆之日,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鱼)”、“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适宜小儿的食谱有糖醋鲤鱼、赤小豆炖鲤鱼、糖醋鲤鱼团子、红烧鲤鱼、鲤鱼炖豆腐、清蒸鲤鱼、豆漿煮鲤鱼和红枣黑豆鲤鱼汤。
鳢鱼。又名乌鱼、蠡鱼。鳢鱼味甘性寒,有补脾利水,除湿消肿之功。《本草经疏》:“蠡鱼:乃益脾除水之要药也。上虚则水泛滥,上坚则水自清。凡治浮肿之药,或专于利水,或专于补脾,其性各自为用。惟蠡鱼能导横流之势,补其不足,补泻兼施,故主下大水及湿痹,面目浮肿。五痔因湿热所生,水去则湿热自除。” 《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