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是可以治愈的
(2016-10-27 10:31:41)
标签:
自闭症精神病可治愈杨仲明_新浪博客养生疗法健康 |
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是可以治愈的
精神健康需要的是智慧,智慧源自体验。
养生疗法与其他所有疗法不同,它主张医生必须智熭地引导患者经历精神疾病的反复,在反复中学会性冲动的表达与抑制,不断增进患者的自发性、自律性和创造性,把患者引到彻底健康的彼岸。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弗洛姆为代表的西方一流学者就指出,拯救人类精神危机的智慧在中国的古文化中。能智慧地引导患者经历精神疾病反复,成功到达彻底健康彼岸的医者,他必须是集中国古老智慧于一身的人。舍此没有他路。
如果一个患者康复,可以说是偶然。如果某种疗法能使一大批患者既富个性又有规律的康复,那么这种疗法就是可信赖的、科学的、精细的且富于智慧的疗法。养生疗法就是这样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既富个性,强调医生必须悟到患者,把握疾病的病理病机与病因。又是有规律的,强调医者必须发堀和启迪患者及其家人的智慧,构建有利于患者自发体验自身柔情的创造性环境。
《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的儿子吃我的中药,完全戒除西药,直至康复花了半年。停服中药后也出现几次小反复,出现小反复,就吃几付中药调理-下。一年后彻底康复。去年暑假,她儿子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香港某著名大学读硕士
《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在信中这样写道:“我要告诉大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为受到各种压力,各种刺激而产生的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但是一定不能吃抗精神病类西药。 一定要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 一定要找到能真正治好病的人。千万不要听信挂着所谓‘正规’招牌的庸医的误导,走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段弯路!”
治疗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不是一个简单的医术问题,更需要的是在哲学上的突破。医学的哲学是一维的,即非此即彼哲学观,而治疗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需要的是整体性的哲学观。简明地说,能治愈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者,他不仅是个医生,而且他必须是世界顶尖级的哲学家。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惟有建筑在整体性哲学观基础上的养生疗法可以治愈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疾病。
当今世界惟有养生疗法可以治愈自闭症、抽动症及精神病。但少不了患者父母的智慧。
在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上,离不开患者父母的智慧。比如有关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介绍中,有关儿童用药一条,有的注明“尚无在18岁以下人群中的研究情况” 有的注明“在12岁及12岁以下儿童中应用本药的经验较少” ,或注明“本品在年龄18岁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等等。有智慧的父母就会从这些文字中意识到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儿童及青少年正常发育损伤极大。在国外,基于医生的人道主义良心,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儿童是禁止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最早是10岁,后来是12岁,现在到了18岁。
在中国,不知是缺乏专业精神还是缺失人道主义良心,曾在我的群里,就有医生把抗精神病类药物与胰岛素等同起来,忽悠患者及其家属。在我国对四五岁的孩子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东北某地有一患儿2013年1月,即当孩子二岁半时,第一次癫痫发作,就开始服用妥泰托吡酯,2016年3月再次发作,诊断为复杂部分性症状性癫痫,后服用妥泰托吡酯3片/日(计量25mg)、德巴金丙戊酸钠14ml/日、奥卡西平7ml/日(现体重16kg),依旧无法控制病情,于2016年5月基本连续发作了7天。患儿的母亲十分着急,病友家长便推荐,吃我的中药,逐步将西药戒除,直至完全康复,并邀请她加入我的自闭症群。她入群后,她的朋友向我简单介绍了她孩子的病情,但她并没有找我,而是在本地妇儿中心找了一位中医大夫。据她后来说,这中医大夫见她孩子第一眼就觉得是颈椎引起的癫痫,并给孩子矫正了两次颈椎,并谎称有明显的效果。事实是,6月27日再一次癫痫大发作,不仅白天抽动不止,还出现整夜不眠,怪叫不止。这时她才在群里咨询为什么吃中药一个多月还会这样。我直言相告,她找的这位中医大夫,不仅庸,还有行骗之嫌。她还公开为这位中医大夫鸣不平,退了群。
养生疗法再好,少不了患者及患者父母的智慧。
《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的儿子先是在本地医院治疗,大失所望。他们又去上海的精神卫生中心,又大失所望。又去上海东方医院。整个治疗过程就是抗精神病药物品种的不断转换和加量再加量。孩子的病不但不好,反而却越治越重,孩子整天昏昏沉沉,经常浑身抽搐颤抖,除了嗜睡,就是不断的折腾,说脑子不会动了,头痛的要裂开,抱着头往墙上撞。他会突然冲到厨房去到处找刀,说是不活了。拼命砸反锁的房门,要冲出去跳楼。半夜常常痛苦绝望的哭喊,“难受啊,我怎么不好啊,让我死吧!”从床上翻滚到地上又在地上反扑滚打,孩子父母两人,一个赶紧抱住孩子,一个赶紧去关窗。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夜空里回荡,多少年后回想起来都要落泪。
他们不甘心,后来又去过北京的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最后到了最高层次的中国精神病防治研究所,找的都是著名的医生和专家,换一次医院一次希望,再由一次次希望走到失望,跑遍中国,作者发现都是一条路子,药物维持,不行就送精神病院。
孩子被药物副作用折磨的痛不欲生,几次自杀。整整3年多,一家人无助,绝望,想死的心都有。没经历过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
求医无用。绝望之际,作者拼命跑书店,几乎翻遍了所有这方面的书籍。一次偶然机会,作者在书店发现一本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写的书《精神病可以治愈》,仔细看过,觉得我讲的非常有道理, 马上联系到我,在接受养生疗法的治疗上,全家人信心十足。
盈盈的女儿初犯病是2015年8月17日,盈盈与我联系是2015年10月30日,即在女儿发病后不到二个半月。
2015年8月17日傍晚女儿回家,忽然对她说楼下有两个干活的民工对她说三道四,女儿观察了两天确认是在说她,就很生气拿一把小刻刀去找他们理论,结果他们都说没说她。女儿上楼后就吓得腿软了。妈妈以为是真的,第二天早上带女儿去找那民工,结果没找到。随后的几天女儿仍然说,妈妈渐渐觉得不太对,认为女儿是被吓着了。楼下老太给画个符,驱鬼招魂。
过几日女儿还是说,妈妈带女儿去医院,医生说是幻听,得去精神科专科医院。
盈盈背着女儿,自己偷偷去精神医院咨询,院内情况让她心痛哭了。也就是说,对精神病占统治地位的西医治疗,盈盈存在近乎于本能的抗拒。于是乎,她上网寻求另一类真正能治愈精神病的中医治疗,老天爷让她幸运地找到了“杨仲明新浪博客”。她看了我的博客感觉看到了希望,她否定了西医对女儿的诊断,她认为女儿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我在博客中所说的青春期成长危机。
博客《青春期成长危机》写道:“现实中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是数以千万的父母,把处于青春期成长危机的子女送进了精神病院!1990年我曾就在处理青春期成长危机毒品滥用现象,在当年12月4日《健康报》上发了一篇短文,题为《青春期正常危机》。文中指出:处理青春期成长危机有三忌。第一忌,轻易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因为这类药的副作用会使处于正常危机下的青少年变得更烦躁不安、惊恐多疑。第二忌,盲目多方求医。药物治疗对消除青春期的‘症状’收效甚微,有些患者的父母由于爱子心切,常常盲目地多方求医。结果张权威说一套,李权威说一套,这只会使患者对自己所想到的一切更疑神疑鬼,对自己所处的一切都无所适从,加剧患者的无力感。第三忌,也是最忌讳的,就是送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这会加速患者的精神崩溃,以致贻害终生。”
青春期正常危机,亦称之为成长危机,其表现出来的症状会因人因时而异。即使是出现哭笑不常、自言自语、幻听、幻觉、幻嗅等精神病的症状,只要患者不讳疾忌医,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都属于成长危机。是伴随青春期成长潜能的发展而出现的。焦虑和潜能是挛生姐妹。当青春期性的潜能出现时,年轻人不仅从这种新的势能中感受到激情和自我的价值,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正常的焦虑。但是,如果这种焦虑已经强大得将我压倒,我就丧失了行动的可能性,从而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
二十多年过去了,精神病学界在处理青春期危机问题上滥用精神病类药物的现象依然如故,而且,我发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所有青春期间出现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患者只要不讳疾忌医,不抗拒养生疗法的治疗,都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患者从严重的精神病病态走向彻底的健康,必须完成一项体验:学会性冲动的表达与抑制。也就是说,在接受养生疗法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患者只有在经历反复中,学会性冲动的表达与抑制,才能到达彻底健康的彼岸。所以《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的儿子与盈盈的女儿,从接受养生疗法治疗,到彻底康复,都足足花了一年时间。
由于“精神病反复”,已被整个世界精神病大夫超世纪的谎言说的十分可怕!这一年里,《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的家与盈盈家的经历大不相同。《一位家长的公开信》作者家由于接近四年西医治疗所经受的世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对养生疗法过程中孩子出现的反复都能做到坦然接纳。盈盈家每当女儿出现正常的小反复,也会在家里暴发大地震!盈盈全凭智慧带着女儿坚忍不拔地走到了胜利的彼岸!可圈可点,可敬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