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名言
中医不会毁于方舟子们疯狂的诋毁,而会毁于现任各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们。
现代教育是培养不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的。现任各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们共同的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悟性。他们像西医一样用脑子看病,而真正的中医是用整个人去感悟患者,只有当医生与患者有着相同体验时,他才悟到患者。用脑子看病的医生是永远得不到这种体验的。
现任各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们与老一辈中医药大学教授相比,因为专业训练文化不同,缺乏老一辈中医大家宽阔的胸襟。
养生心理学丛书第一本专著《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1995年3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二年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江苏省中医多学科研究会主任,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枝先生看到了这本书。
李枝先生描述了当时的心情:“1998年初冬,偶得杨仲明先生大作《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阅后竟难以自持,年过花甲平生首次萌发“吃蛋寻鸡”之想,当即去函希求相识,数年神交,终成知己。”
《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指出中医与西医是二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科学。西医思维的逻辑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医思维的逻辑是庄子逻辑,“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即在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中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比如,天才健康的儿子与心智发育严重受阻的儿子,一个天才,一个弱智,截然不同,但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自闭症孩子若能及时接受养生疗法的治疗,也能成为天才健康的孩子。庄子逻辑也叫隐喻逻辑,也就是智慧逻辑。
对此,李枝先生评述说:“即如杨兄欲冲出西方心理学一味抑制一味精神分析之樊篱,以儒释道三教之精粹,唤精气神三念之灵魂,意欲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集古今医学于一体,开殊途同归之范例,达形神兼备之仙界,难矣哉,伟也夫,怎不令人赞叹?!欲问症结何在,窃以为在自然秉性与西方科学发展的矛盾,具体表现于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性、知识与智能、左脑与右脑、意识与潜意识等等的冲突与失衡。其实这也正是东西方文化区别之所在,轩轾的核心、矛盾的焦点、融会的方向。当然这也正是包括我们二人在内的一小批人兴趣的中心,可惜工程太大,牵涉极广,加之冰冻三尺,条件太差,闻之令人振奋,干之令人焦虑。最为严重的是我们几乎已完全丧失了发扬自己优势的主动权,盲目跟随别人,削足适履岂有不败之理,何言振兴之路。”
后来,李枝先生把《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推荐给同事与好友孟景春教授,著名中医养生大师,海内外知名《黄帝内经》权威。
孟景春教授看后,欣然题词:“杨仲明先生大著──东方智慧的精萃”。
我与这二位中医大家至今也未谋面。
近日上网搜索“杨仲明新浪博客” ,又多了一个“杨仲明真面目” ,推测原因是“杨仲明新浪博客”
近期发表几篇有关中医的小文章,令中医界某些既得利益获得者感到恐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