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世界知名中医文化大师李枝先生的神交

(2016-07-14 03:55:47)
标签:

与李枝先生神交

杨仲明_新浪博客

健康

我与世界知名中医文化大师李枝先生的神交

    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说: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现代教育报 2001 08 10)。裘沛然老中医说:“国内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的。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

    现代教育传授的是知识与技能,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博士生,充其量就是个医匠。也就是他们只懂中医的皮毛,而失于中医的精髄,没有悟性。他们只有西医的思维,而无中医的思维,他们虽然学习了中医八纲,只是书上文字的描述,而无切身的体验支撑,他们辨不了证,求不了因。中医八纲与西医思维结合是个什么东西?也可以说,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博士生只是个“中西结合”的怪物。

    有一美国青年,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不知悟是个什么东西,觉得自己没入门,便走遍中国,寻根觅悟,在四川找到一个民间老中医,跟随老中医多年之后,才恍然大悟。

而今我国的中医博士生普遍缺乏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不知天高地厚,加之治学马虎,急功近利,著书立说,自创门派,结果成了医怪。中医将毁于这批医怪之手。

上个世纪末,我国一批知名的老中医都痛切地感受到:中医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中医的掘墓人。也发觉中医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自信。“中医不科学”像如来佛的五指山压在老中医的头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养生心理学丛书第一本专著《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19953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二年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江苏省中医多学科研究会主任,著名中医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枝先生看到了这本书。

李枝先生描述了当时的心情:“1998年初冬,偶得杨仲明先生大作《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阅后竟难以自持,年过花甲平生首次萌发“吃蛋寻鸡”之想, 当即去函希求相识,数年神交,终成知己。”

《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指出中医与西医是二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科学。西医思维的逻辑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医思维的逻辑是庄子逻辑,“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即在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中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比如,天才健康的儿子与心智发育严重受阻的儿子,一个天才,一个弱智,截然不同,但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自闭症孩子若能及时接受养生疗法的治疗,也能成为天才健康的孩子。庄子逻辑也叫隐喻逻辑,也就是智慧逻辑。

对此,李枝先生评述说:“即如杨兄欲冲出西方心理学一味抑制一味精神分析之樊篱,以儒释道三教之精粹,唤精气神三念之灵魂,意欲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集古今医学于一体,开殊途同归之范例,达形神兼备之仙界,难矣哉,伟也夫,怎不令人赞叹?!欲问症结何在,窃以为在自然秉性与西方科学发展的矛盾,具体表现于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感性、知识与智能、左脑与右脑、意识与潜意识等等的冲突与失衡。其实这也正是东西方文化区别之所在,轩轾的核心、矛盾的焦点、融会的方向。当然这也正是包括我们二人在内的一小批人兴趣的中心,可惜工程太大,牵涉极广,加之冰冻三尺,条件太差,闻之令人振奋,干之令人焦虑。最为严重的是我们几乎已完全丧失了发扬自己优势的主动权,盲目跟随别人,削足适履岂有不败之理,何言振兴之路。”

后来,李枝先生把《养生心理学——性、智慧与潇洒》推荐给同事与好友孟景春教授,著名中医养生大师,海内外知名《黄帝内经》权威。

孟景春教授看后,欣然题词:“杨仲明先生大著──东方智慧的精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